第334章 民心是把双刃剑

 “爱卿可有良策?”

 这话让郭开貌似没反应过来。

 你铁了心要打,却没办法,现在要我想?

 我刚才不是说了我想让李牧停下来吗?

 沉默了一会,郭开似乎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咬牙:“臣有两策,但需要大王首肯!”

 “爱卿只管说!只要是为了赵国,寡人无有不准!”赵偃连忙道。

 这都什么时候了,再难的办法他都敢一试。

 毕竟再难,也不可能比如今赵国这过半数的官员都消极对待王令的局面更难了吧?

 “第一策,臣在其他六国还有些朋友,可以让他们前来赵国为官,填补可能的空缺。”郭开迟疑了一下:“只是如此一来……赵国国内那些本就反对武安君行动的官员,可能会……”

 可能会?

 不就是可能会破罐子破摔吗?

 可他们现在已经在反对了啊!只不过是寡人杀了和罢免了一些带头的,他们现在才开始转为消极对待拖后腿了。

 赵偃陷入了沉思。

 他需要考虑这么做之后,赵国局面可能会变成什么样。

 那些人一旦喊来赵国了,也不可能等战事结束之后就让他们离开,这又会对赵国朝堂造成什么影响。

 良久,赵偃闭上眼。

 再烂,也得打完这场仗。

 可按照现在那些摆烂官员的态度,再这么发展下去,李牧能打赢吗?

 “此事暂且搁置,等寡人问下武安君再说。”赵偃并没有一股脑的同意郭开的建议:“第二策呢?”

 郭开深吸一口气,神情严肃。

 “发动我们的探子,动员全赵国的百姓!”

 “跟他们说,只要站在大王这边,支持武安君的行动,战后他们也能过上他们所羡慕的秦国百姓的那种日子!”

 “既然官员反对,那我们就跟秦王学一学,让赵国百姓和我们站在一起!”

 赵偃愣了愣,他的最终目的确实是想达到收揽民心的目的。

 可他知道凡事不可操之过急,所以才让李牧先在那三城试点。

 同时他心里也并不完全认同秦国那种态度,不可能跟秦国一样把权贵打压到那个地步,还把国内精力全部用于发展民生,那身为最大权贵的王族自己日子还过不过了?

 而且,想达到秦国那个程度,不仅需要国力,还需要他们所说的那种科技,可赵国的科学院才初创,根本不可能跟秦国一样给出那么多东西。

 那郭开这建议……

 “爱卿,是否操之过急啊?”

 郭开苦笑一声:“可是大王,如今的赵国,您还能找到第二支支持我们的力量吗?”

 赵偃沉默了,这是个心酸的话题……

 放眼望去,赵国官员中,有七成左右的官员都表明过反对之意,他们当中大部分现在都是在消极做事。

 剩下那些支持或者沉默的,除了极少数老臣以外,其余的大多也都是些小官或者寒门。

 眼下除了那些以往他瞧不上的百姓以外,赵国已经找不到可以在政事上支持他的力量了。

 总不能让那些军队将领们去官衙断案处理政事吧?

 别说有多少人能胜任,他都不敢这么干。

 “若如此一来,岂不是……”赵偃犹豫了一下:“和那些官员撕破脸?”

 你们哪怕全部辞官,寡人也要这么干下去。

 可自古以来,何曾有如此君王?

 郭开叹了口气:“大王,如今他们的态度和撕破脸之间,只隔了邯郸城外的三万骑兵和两万步卒。”

 看到赵偃还在犹豫,郭开说道:“况且,可趁这一次机会,看看此路到底能不能行。”

 “如果那些百姓的力量,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秦国此路也是妄想。”

 “如果真的可以让赵国强大,那不是也可以快一步吗?”

 “而且我们只是给他们一个希望,让他们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来支持我们;等到战后,只要他们的生活比现在好那么一点了,哪怕没有达到秦国那种程度,不也能获得民心支持吗?”

 ……

 离开王宫。

 郭开带着一大堆公务用的秦国白纸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在他眼中,如今赵国的现实和这一堆白纸一样可笑——明明是赵国自己的事,却写在秦国人造的纸张上,还试图把这当成赵国官方的文件。

 “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