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白日梦不营业

第392章 392、温室、烧炭(一)


 接下来的十几天,江孜一直都在方山村忙碌,不是跟着李老爷子和他小孙子去地里,就是待在加工坊忙活着。

 买下来的十五亩地有十亩种了冬小麦,三亩种了小米辣,两亩种了些蔬菜,也种下快有一个月的时间了,不少的蔬菜都已经快成熟了。

 之前租下来的七亩地,四亩种了红薯,三亩种了小米辣。

 方山村位于南方偏北的地界,冬日比较寒冷,李老爷子非常担心:“这红薯虽说不用怎么打理就能养得活,可毕竟是在暖和时候种植的植物,最晚八月份的时候就应该种下,咱们这十月才种,如今天气冷了,我怕后头天气越冷,就会长不活了。”

 所以江孜留在方山村,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想着要自制温室大棚。

 一般温室大棚是要用到塑料布,江孜考虑用油布代替塑料布,但是油布的价格不便宜,覆盖四亩地的油布估计得花好几十两银子,她有其他的考虑。

 比如直接搭建火墙,当初江孜在重建江宅的时候,要求搭建的就是火墙,屋子的墙体直接做成空心的,可以将炉灶的烟气进入砌成空心的墙体来加热室内的温度。

 四亩地是挨着的,可以直接连接在一起,先在最外围建造一圈空心土墙,空心土墙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全部空心,而是会在墙内砌成不同形式的烟道,可以更好的保存和延长热烟气在墙内的时间。

 除了外围的空心土墙,内里也要砌上几道空心土墙,以免温度不够。

 四亩地范围太大,若仅仅只砌一个火炉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江孜的设想是离加工坊这边比较近的地方,土墙开一道门,砌上火炉和烟囱,加工坊的人在这里做饭烧水,火炉旁还要挖个火道口用于烧炭加碳保证室内温度,在相反的方向也是同样的火炉烟囱和火道,李老爷子和他的孙子还有那些被租赁种地的人家就在这里做饭烧水。

 两处烧火供热,应当就能保证足够的热量和温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