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占领阿萨姆(1)(第2页)
思党法建立阿萨姆王国后,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的平原就被称为“阿萨姆平原”。
1407年,思党法去世后,他的后裔思章法(在位时间1407——1422年)、思帕法(在位时间1422年——1439年)、思森法(在位时间1439——1488年)、思恒法(在位时间1488——1493年)继续向周边地区扩张。
思恒法在对外扩张时,遇到了一个强敌——底马撒王国。
1490年,阿萨姆王国与底马撒王国初次发生冲突,被底马撒人打败。阿萨姆国王思恒法将公主献给底马撒,换得休战。
3年后,思恒法在郁闷中去世,由儿子思平法继位(在位时间1493——1497年)。思平法病死后,由思恒法的弟弟思杭勐继位(在位时间1497——1539年)。思杭勐继位后,知道打不过底马撒,就转而进攻楚蒂亚王国。
楚蒂亚人的祖先曾生活在布拉马普特拉河北的喜马拉雅山区,在迦摩缕波国衰落期离开喜马拉雅山,来到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生活。迦摩缕波国分裂后,他们趁机征服了周边的几个部落,在萨迪亚(sadiya)建立了楚蒂亚(Cutia)王国,并接受了婆罗门教。在思卡法率傣族人来到阿萨姆平原时,楚蒂亚王国已有33位国王执政。思卡法建立勐顿顺罕后,就经常与楚蒂亚有冲突,互有胜负。
这次,思杭勐率军大规模进攻楚蒂亚后,楚蒂亚国王戈罗卡·纳拉亚纳(golokanarayana)就率部迎战,但屡战屡败。经几年战争后,阿萨姆王国于1523年攻陷了萨迪亚,杀了戈罗卡·纳拉亚纳及大量王室成员。楚蒂亚被灭后,思杭勐任命了一位叫萨迪亚·考瓦·戈海因(sadiya khowa gohain)的官员来管理楚蒂亚人统治的地区。
此后,思杭勐实力大增,就于1526年与底马撒再次开战。
1531年,经5年的战斗后,阿萨姆攻陷底马撒的都城底马补罗,底马撒成了阿萨姆的属国。
1536年,因底马撒没有向阿萨姆进贡,阿萨姆认为他要反叛,便再次攻陷底马补罗,迫使底马撒的都城南迁到了迈班。
阿萨姆摆平底马撒后,自居为迦摩缕波国的正统继承人,继续向西部孟加拉地区的卡洛多瓦河(karatoya river,为迦摩缕波国的西部边界,今属孟加拉国)进军。
1539年,思杭勐去世,由思肯法(印度教名字是噶尔盖耶·罗阇)即位。思肯法继续向西扩张,又遇到了强敌科奇王国,两国不断交战,互有胜负。
1552年,思肯法去世,由思汉法(印度教名字是库拉·罗阇)即位。思汉法在位期间的1581年,科奇王国分裂为科奇比哈尔(koch Bihar)、科奇哈约(koch hajo),两国为了对抗,科奇比哈尔就与莫卧儿帝国结盟,科奇哈约就与曾经的敌人阿萨姆结盟,阿萨姆便成了莫卧儿帝国向东扩张的强敌。
1603年,思汉法去世,由思僧法(印度教名字是布尔哈·罗阇)即位。思僧法在位期间的1612年,阿萨姆的盟国科奇哈约被莫卧儿帝国吞并。阿萨姆王国就与莫卧儿帝国直接相邻,没有了缓冲区。
1615年,莫卧儿帝国派塞克瓦西姆(sekwashim)将军进攻阿萨姆王国,经20多年16次战斗后,阿萨姆渐渐处于下风,于1639年不得不提出和解,双方签订《阿苏拉尔·阿里条约》,莫卧儿帝国承认阿萨姆的独立性,阿萨姆则承认莫卧儿帝国在印度大陆的霸权地位,并将包括高哈蒂在内的部分领地割让给莫卧儿帝国。两国以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的支流巴那底河(Bamati)到南岸的阿苏里亚里(Asuleoari)作为两国边界。
在阿萨姆与莫卧儿战争期间,因
底马撒王国于1618年进攻贾因蒂亚王国,阿萨姆国王思僧法不得不分兵向底马撒开战,打败了底马撒。
1641年,思僧法去世,由其子思坦拉担任国王。
这几年,阿萨姆不断被周边的达夫拉人(dafra,不丹东部的部落民族)、坎腾那加人(khamten naga,那加兰山脉的部落民族)等山地民族侵扰,阿萨姆正派兵进入山区,清剿这些山地部落。
刘云龙介绍了阿萨姆后,开始介绍位于英帕尔(imphal)地区的康格雷帕克王国。
在那加山脉中部的英帕尔(imphal)盆地,生活着一群曼尼普尔人(也叫梅泰人),他们的祖先是2000多年前从云南、吐蕃穿越缅甸北部来到这里的。在当地语中,“曼尼”是珠宝的意思,“普尔”是地方的意思,“曼尼普尔”可理解为“珠宝之乡”。
东汉时期,曼尼普尔人在英帕尔地区就建立了宁贾图王国。
南bei朝时期,北齐的一位公主嫁给了曼尼普尔人的国王,她将中原的风俗带到了英帕尔地区。此后,曼尼普尔人与我们汉人一样,崇拜龙,会包粽子,每年也过清明节、端午节、春节,每到重大节日都要祭祖。
唐朝时期,曼尼普尔人在那加山以西地区建立了大秦婆罗门国,随后又分裂成很多城邦小王国。
1110年,洛伊尤姆巴(Loiyumba)统一了英帕尔平原的各个小王国,建立了康格雷帕克王国(kangleipak)。此后王国不断向周边扩张。麓川的思卡法率傣族人西迁时,青藏高原南部和缅甸北部的许多傣族人也逐渐移居到了英帕尔地区。不久印度教也传入英帕尔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