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占领阿萨姆(1)
朱慈烺在苏州沧浪亭与父母一起待了2天后,与刘云龙一起坐车赶往南京。
行至常州时,刘云雷告诉刘云龙,刚刚收到茅苇山的电报,龙玉已占领了阿萨姆。
朱慈烺听后,问刘云龙:“龙玉占领阿萨姆后,是否就可以从帕里宗进攻吐蕃了。”
刘云龙告诉朱慈烺:“还不行。从阿萨姆到帕里宗,中间还隔着科奇比哈尔呢。”
“那需要多长时间占领科奇比哈尔?”
“科奇比哈尔是莫卧儿的属国,由孟加拉王沙赫·舒贾统治,他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的次子。如我们现在就进攻科奇比哈尔,必将与莫卧儿开战。可莫卧儿是个大国,目前还不宜与他开战。”
“那怎么办?”
“我准备向沙赫·舒贾借道。”
“他会答应吗?”
“他正想扩军呢,我们送给他一些武器后,他应该会答应的。”
“这么说,借道后龙玉就能进攻吐蕃了?”
“即使沙赫·舒贾答应借道,龙玉还暂时不能进攻吐蕃。”
“为啥?”
“现在帕里宗的‘亚东沟’还被冰雪封冻着呢,要等三月冰雪融化后,才能通行。”
“那也快了哇。”朱慈烺说完,又对刘云龙说道:“你给我讲讲阿萨姆一带的情况。”
刘云龙想了一下,说道:“阿萨姆王国是阿萨姆平原一带最强的国家,他的东边是那加山脉,东南是英帕尔地区的康格雷帕克王国,南边有底马撒王国、贾因蒂亚王国、特里普拉王国,西边有科奇王国,西北是不丹王国。”
“你就说说那几个国家的情况。”
于是,刘云龙就给朱慈烺介绍了那几个国家的情况。
刘云龙首先介绍的是阿萨姆王国。
阿萨姆地区曾是迦摩缕波王国(也称东辉国,都城在高哈蒂guwahati)的地盘,唐朝玄奘西天取经时曾到过该国访问。公元12世纪突厥人巴克赫提雅尔·卡尔基(Bakhtiyar khalji)率****队入侵迦摩缕波,虽然迦摩缕波获得了胜利,但此后迦摩缕波王国就衰落了,分裂出很多独立王国,比较有名的是西部的卡马塔(kamata)王国,中部的底马撒王国(也称卡查尔王国,Cachari)、贾因蒂亚(jaintia)王国,东部的楚蒂亚(Cutia)王国。
阿萨姆王国的始祖是云南勐卯地区的傣族首领思卡法(也译作苏卡法)。在傣族语中,“思”是老虎的意思,“法”是天的意思,傣族凡称王者,必自称“思”。思卡法是土司帕苗蓬的外甥,原本已被立为继承人,所以按傣族人的习惯称为“思卡法”。
谁知帕苗蓬老来得子,取名思罕法(也叫苏罕法),于是失去继位资格的思卡法(也叫苏卡法)就于1215年率9000人西迁,经13年的历程于1228年来到阿萨姆地区,趁当地部族互相征伐之机,通过联姻、征服,不断扩大地盘,建立了勐顿顺罕王国,意为富饶和充满黄金的国家。
思卡法建国后,任命了捧勐(即宰相)、叨勐(即地方长官)、诏录(即万夫长)、诏纲(即千夫长)、诏伯(即百夫长)、诏哈斯(即五十夫长)、诏准(即十夫长)等各级文武官员,安抚土著人,并鼓励傣族人与他们通婚。
1268年,思卡法去世,由思特法继位。
1281年,思特法去世,由思宾法继位。
1293年,思宾法去世,由思康法继位。
到了思康法继位时,阿萨姆王国已控制了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两岸的大部分地区。
14世纪,位于瑞丽江河谷的麓川国崛起,在瑞丽江南岸驻新都城“允姐兰”(即勐卯)。1316年,麓川国国王思汗发派胞弟混三弄为总兵,刀思云、刀帕洛、刀思汉盖等为大将,率兵西征勐顿顺罕,勐顿顺罕举国归附,并派官员携金银贡品随混三龙到勐卯觐见思汗法。勐顿顺罕归附麓川后,麓川境内就不断有傣族人移居勐顿顺罕,进一步增强了勐顿顺罕的实力。
1332年,思康法去世,由思克法继位。
1364年,思克法去世,因其子尚幼小,由大臣摄政,5年后,思克法的儿子思图法亲政。
1376年,思图法去世,因无子,暂由大臣摄政。
1380年,勐卯的麓川王派葡萄坝(即葡萄)的长官“叨勐罕底”到勐顿顺罕主政,统辖那加兰山脉以西地区。“叨勐罕底”到了勐顿顺罕后,将都城设在了噶尔贡(garhgaon)。
1389年,大明平定麓川的思伦法叛乱时,“叨勐罕底”也去世了
,麓川再也没心思管勐顿顺罕了,致勐顿顺罕陷入了混乱,分裂出勐卫萨利、勐尼普、勐那加等好几个小王国。
1397年,自幼被印度教家庭抚养的勐顿顺罕王室后裔思党法在地方官员的支持下继位,他将勐卫萨利、勐尼普、勐那加等地统一后,深受印度教影响的思党法渐渐远离了东部的麓川,向西部的印度大陆靠拢,开始“印度化”。他将国名按印地语改为“阿洪姆国”(汉译为阿萨姆国),将国王“诏法”称为“布拉·哥哈因(Buragohain)”,将宰相“捧勐”称为“巴尔·哥哈因(Bargohain)”,将地方行政长官“叨勐”称为“巴帕特拉·哥哈因(Barpatra gohain)”,将万夫长“诏录”称为“拉吉科瓦斯(rajkhowa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