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灭大顺之战(22)(第2页)

 沭河有西源、东源两个源头,西源在商南城西北30里的西沟,东源在商南城东北20里的东界岭沟,两源在商南城北7里处汇流后成为沭河的干流,干流流经商南城后,向南流15里后,再向西南流15里,汇入丹江。 

 林剑锋率部又沿着沭河河谷前行30里后,来到了商南城南部。 

 此时,郗宗元也率部沿着西峡,攻克了富水堡后,也来到了商南城东部。 

 富水堡(今富水镇)地处商洛山东部,是陕西的东门户,历朝历代在这里驻有兵丁、设驿站。富水堡在唐代之前称为阳城驿,唐德宗时期因避司业阳城的名讳改名为富水驿。进入明代后,将富水驿改名为“富水堡”。富水堡东南8里处有个王家寨(今称王家楼),崇祯十二年冬,李自成从商州军岭川率军东下,占领富水堡后,来到了王家寨。寨主家里有个姑娘,长得十分清秀,被李自成看中,就娶她为妾。此后,王家寨也被称为“闯王寨”,成了李自成的根据地之一。在后世,商南县在富水镇开辟有“闯王寨旅游区”,景点就在王家楼。 

 李自成占领商南县后,不仅在王家寨驻有500名士兵,也在富水堡驻有500名士兵。不过,王家寨、富水堡的大顺军在威武军的炮火下,连一袋烟的功夫都没挺住,就全军覆灭了。随后,郗宗元率部继续沿着西峡西进10多里,从东边包围了商南城。 

 商南县在北魏时期称为南商县,县城在层峰驿(今城

西6里的皂角铺),后南商县被废弃。进入明代后,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设商南县,知县郑瑛主持了建城,城周2里,高二丈一尺,城墙均用青砖包砌,东、南、西各开一门,东为富水门,南为商洛门,西为清油门。城墙外有深六尺、宽一丈的护城河。 

 林剑锋、郗宗元来到商南城后,驻守商南城的大顺军将领贺元魁率1千人马逃往了城西50里的武关(今武关镇)。大顺军驻守武关的将领是牛万才。 

 牛万才,也叫牛万财,农民出身。崇祯十一年(1638年),他率部分矿工、你们加入了李自成的队伍。因作战中失去了一只眼睛,也叫“牛瞎子”。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退守山西、陕西后,牛万才奉命驻守武关。牛万才来到武关后,令部将贺元魁镇守商南县城。 

 武关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并称为“秦之四塞”,是商洛通道上的重要关隘。明正德五年(1510年)重建了武关,城墙呈长方形,东西长2里,南北宽1里,高二丈四尺,顶宽一丈,城墙均用砖石包砌,东、南、西各开有一门,城门上均建有城楼,北城墙紧依少习山,故没有城门。除了武关城外,城东还有四道岭,每道岭上都有城堡,其中城东5里的四道岭也称吊桥岭,不仅有城堡,还有永乐年间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楚界墙的基础上重建的城墙,这道城墙长140里,将南边的竹林关(位于丹江与银花河交汇处,今竹林关镇)、漫川关(位于上津天竺山东麓,今漫川关镇)连成一体,成了商洛通道上的“长城”。进入崇祯年后,农民军数次突破武关进出商洛山,武关及吊桥岭的城墙都遭到了严重损毁。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后,大顺军修复了武关,也修复了吊桥岭上的部分城墙。 

 牛万才手下有6千人马(含贺元魁的1千人马),他听说有2千明军来进攻武关后,心想一旦明军攻陷武关,他们很快就能兵临西安城,于是忙下令迎战。 

 从商南城追到武关的威武军用炮火告诉大顺军,城墙再厚也挡不住明军的攻势。林剑锋、郗宗元先后攻克了四道岭后,又进攻武关。牛万才、贺元魁被明军的大炮炸死后,大顺军余部在城头竖起了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