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灭大顺之战(14)

 李定国、艾能奇离开西安后,李自成令贺珍、马科返回汉中。 

 贺珍就对李自成说道:“陛下,强敌来袭,我们何必再同室操戈?” 

 “你以为张献忠会安于汉中一地吗?” 

 “陛下,我也防着张献忠呢。” 

 “你怎么防的?” 

 “我在凤县、留坝、华阳关、石泉留了2万人马。” 

 李自成听后,这才知道贺珍在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还留了兵力,而饶风关是汉中进入兴安州(今安康)的必经之路。于是问道:“你为啥不在子午镇驻兵?” 

 从汉中盆地翻越秦岭到达关中平原有几十条通道(也称峪),主要的通道有4条,即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其它通道并不适合于大批人马通过。 

 陈仓道是从汉中盆地的略阳,沿着嘉陵江上游河谷向北,经凤县、大散关到关中平原宝鸡的通道,全长约700里。秦朝灭亡后,刘邦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发生在陈仓道。崇祯七年,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的数万人马被陈奇瑜困于车厢峡,李自成采纳了顾君恩的建议向官军诈降。陈奇瑜上当后,还派“安抚官”押送“投降”的农民军经陈仓道去宝鸡,农民军到了凤县后,杀了数百名“安抚官”,再次反叛,杀向了关中平原。 

 褒斜道是从汉中出发,沿着褒河河谷,经留坝到虢川(今太白县县治咀头镇),再沿斜谷水河(今称石头河)河谷到关中平原郿县(今称眉县)的通道,全长约500里。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六出祁山,曾大修褒斜道。此后,褒斜道成了从汉中盆地至关中平原的重要通道。 

 傥骆道始建于汉初,三国时期曹魏为了灭蜀国,发兵六七万人大修此道。诸葛亮死后,魏将钟会率10万人马经傥骆道入蜀,灭了刘蜀。傥骆道是从汉中盆地的洋县,经傥水河(今称党水河)河谷进入秦岭,经酉水与傥水河之间的牛岭、湑水河与酉水河之间的兴隆岭、黑水河与湑水河之间的秦岭主脊、骆谷水河与黑水河之间的十八盘岭,到达关中平原的盩厔(今周至县),全长约760里。傥骆道是从汉中盆地翻越秦岭进入关中平原的四条通道中最迂回曲折的道路,华阳关(今华阳镇)位于酉水河谷上游,是傥骆道上的重要关隘。傥骆道的东部就是黑水峪,崇祯九年(1636年),农民军在攻陷凤阳后,高迎祥率农民军冲破重围,从邓州、郧阳入兴安,被孙传庭诱入黑水峪,遭到明军的围攻。高迎祥兵败后被俘,与农民军首领黄龙、刘哲等人一起被押送北京处死。此后,李自成才继承了“闯王”称号。 

 石泉县城位于兴安盆地(今称安康盆地)的最西端,是从汉中盆地进入兴安盆地的必经之路。县城西北30里有饶风关,据子午道仅20多里,来自汉中、关中的敌人可以经子午道攻入兴安盆地,因此它与子午镇一样,也属于子午道的关隘。历朝历代都在此关驻有重兵,关城也就成了镇子——饶风铺(今饶峰镇)。 

 贺珍见李自成问起为啥不在子午镇驻兵,就说道:“张献忠进了子午道,也没法到达西安。” 

 “为什么?” 

 “孙守法的明军游击队守住了子午道的几个重要关口,我数次派人到西安报信,都有去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