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灭大顺之战(10)

 多铎率清军在孟县渡过黄河,接收了李际遇的投降部队后,率17万清军离开洛阳,经函谷新关、新安、渑池、陕州后,来到了灵宝,遭到了张有曾率领的大顺军的阻击。 

 张有曾是刘芳亮的部将,他受命驻守陕州后,得知有17万清军前来,心想凭陕州城的城墙是挡不住清军的,就率部退到了灵宝,准备利用函谷故关的有利地形堵住清军。 

 多铎来到函谷故关后,用红衣大炮炮击关城。多铎的大炮来自于投降的李际遇部,这些大炮在明军手里称为“红夷大炮”,在清军手里称为“红衣大炮”。 

 张有曾也有红夷大炮,他见清军将大炮推上前后,就用红夷大炮与清军对射。但张有曾的大炮数量没清军的多,炮击精度也没清军高。经几轮炮击后,关城上的大炮全被清军摧毁,连城墙也被炸塌了。张有曾见守不住关城了,就率残部逃往潼关。 

 驻守在潼关城的刘芳亮、马世耀见张有曾逃回来后,忙问是怎么回事? 

 张有曾把清军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芳亮。 

 刘芳亮、袁宗第从山西平阳府退入陕西后,袁宗第负责镇守同州(今大荔),防止清军从蒲州渡过黄河,刘芳亮来到了潼关,与马世耀一起镇守潼关。身为大顺军高级将领的刘芳亮自然知道李过、高一功已退出神木、榆林,李自成、刘宗敏也从府谷退回了西安,清军随时随地都可能从保德、永宁、河津渡过黄河。他听了张有曾的汇报后,心想如让清军直朝潼关而来,陕西必将遭到清军一南一北的夹击,必须设法挡住来自洛阳的清军,但靠自己手下的几万人马,是挡不住清军的,于是就派人去西安报信,让马世耀、张有曾守在关城,自己率1万人马离开潼关,准备设伏攻击清军,延滞清军的前进步伐。 

 刘芳亮率部出潼关向东行进了20里后,来到了西峪河。 

 西峪河东距灵宝约90里,总长约30里,它发源于崤山北麓的五里庙,自源头流出后向东北方向流,在西双桥与文峪河交汇,然后向北流8里后,汇入黄河。西峪河是河南陕州阌乡县最西边的河流,故取名为“西峪河”,它也是陕西境内秦岭东端的第一条河流,为河南、陕西的界河。西峪河下游(西双桥以下)属于黄河沿河平原,海拔约为330米,西峪河中游(西双桥以上)流经南塬,海拔约390米,也就是说西峪河在西双桥附近有60米左右的落差,南塬下面就是“崤函古道”。南塬的南侧是小秦岭的余脉亚武山,主峰海拔2413米。西峪河流出南塬后,河面宽阔,可达200米,不过在秋冬季河水很浅,有时会断流,在春夏季旺水季节,下游可通航。西峪河上游有好几个砂金矿,居住在下游两岸的村民农闲时,就进峪内采挖砂金。在后世,西峪河上游探明的矿藏有金、铜、钼、铅、铁、石墨等,灵宝市最大的金矿之一文峪金矿(黄金储量48吨)就位于西峪河上游。 

 刘芳亮估计清军离开灵宝后,会在西峪河两岸宿营,就将西峪河下游两岸的百姓全部抓走,令大顺军士兵埋伏在南塬上。 

 果然,多铎率清军来到西峪河后,天已黑了,想着距潼关只有20里了,就下令宿营。 

 巴布海望着远处耸起60多米高的南塬,提醒多铎,要不要在塬上放上哨兵。 

 尽管巴布海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也是多铎的叔父,但由于他是庶出,一直不受皇太极、多尔衮重用。这次多尔衮急于攻灭大顺军,手下又缺少将领,才不得不启用巴布海,让他跟着多铎南下,进攻陕西。历史上,崇祯十六年,巴布海因诬陷谭泰,被多尔衮灭族。但由于谭泰随阿巴泰于崇祯十五年入关劫掠,在德州徒骇河被明军击毙了,所以巴布海还活着。这也是刘云龙穿越后,才改变了巴布海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