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决战山西(17)(第3页)

 清军驻山阴县的守备杨登州见警卫营来攻城后,拒不投降。最后,他在警卫营的猛烈进攻中被炸死了,县城也被警卫营占领。 

 刘雯占领山阴县后,就率部直扑应州城(今应县)。 

 应州城始筑于唐末,是节度使驻地,曾管辖金城县、浑源县、山阴县。进入明代后,废金城县,只辖山阴一县。洪武八年(1375年),知州陈立诚在原州城西北的旷地缩建应州城,隆庆六年(1572年)将城墙包以砖砌,城周五里八十五步,高三丈六尺,宽二丈,设门三座,东为畅和门,南为宣阳门,西为怀成门,城墙外有深、宽各二丈的护城河。明代在应州城的西部设有安东中屯卫,领左、右、中、前、后五个守御千户所,其中,左、右守御所镇守应州城、山阴城,后守御所镇守怀仁县,前、中守御所镇守浑源州。 

 驻守在应州城内的清军将领叫张祖寿,见警卫营来攻城后,与山阴县的守备杨登州一样,据城顽抗。 

 由于应州城内有建于辽代的木塔(也叫释迦塔),刘雯听从了刘云龙的命令,没有炮轰应州城,只使用步枪、手榴弹封锁城池。到了夜间后,警卫营向应州城发射了闪光弹,趁着城内军民都暂时“眼瞎”之机,战士们攻上了城墙,消灭了城内的所有清兵。张祖寿的脑袋也被警卫营的战士砍了下来。历史上,16si9年,张祖寿随姜镶叛清,后来再次投降了清军。 

 刘雯占领了应州城后,扑向了大同城西南60里的怀仁县。 

 在朔州,江天一消灭了高勋部后,扑向了右玉林卫。 

 江天一在占领宁武关,来到朔州城时,遇到了清军高勋部的顽强阻击。 

 高勋与姜镶、唐通率清军占领了保德,渡过黄河又占领了府谷,正准备遵照阿济格的命令南下进攻葭州时,高勋又收到了阿济格的命令,率2万人马返回大同。他在利民堡越过长城刚来到朔州,就得知明军来进攻朔州城了。 

 高勋心想,不算城内的驻军,仅自己手下就有2万人,你们3000明军也敢来攻城?我就在城外灭了你们,于是他率2万人马出城,与明军进行野战。待高勋与飞虎军接战后,他感到恐惧了,怎么这支明军不仅有“火铳”、大炮,还有“四轮巨兽”、“铁乌龟”、“天军”?他很想逃回城内,可江天一会让他逃回去吗?经半个时辰的激战,高勋的2万人马被飞虎军吃了个干干净净。高勋被打死后,尸首也被飞虎军的坦克压成了肉饼。 

 清军朔州守备张楹手下有1千人,他见明军轻松灭了高勋的2万人马后,赶紧在城头竖起了白旗。历史上,1649年姜镶叛清时,张楹也跟着叛清,兵败后被清军杀死。 

 江天一占领朔州城后,立即攻向了50里外的井坪堡(今朔州平鲁区井坪镇)。井坪堡始筑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为平虏卫下属的军堡。万历二年(1574年),将城墙包以砖砌,城周达六里,高。随后
,朔州参将移驻井坪堡,辖马邑、朔州、安东中屯卫(应州、山阴、怀仁、浑源)6城及井坪、乃河、灭虎、将军会、西安5堡,井坪堡成了大同西南地区的军事重镇,高峰期堡内驻有3千军人。 

 驻守井坪堡的清军将领是姜镶的部将杜国庆,他见明军来后,心想这股明军是哪来的?难道是不愿降清的明军残余?就凭你们3千人马,也敢来攻固若金汤的井坪城?既然你们来了,我就要把你们消灭在城堡下。但当战斗打响后,飞虎军的飞艇向城内倾泻着无数的子弹,将城墙上的清兵全部击毙,杜国庆也被打死了。活着的清军哪见过“飞艇”?心想明军有“天军”神助,还打什么?于是纷纷扔掉武器,跪着了地上。 

 飞虎军占领井坪堡后,直扑130里外的左云城(今左云县县城)。 

 永乐七年(1409年),大明将设于大同城的大同左卫迁至左云卫城,当时称为朔卫城,东距大同100里。正统十四年(1449年)又将边外的云川卫(故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的土城子)移至朔卫城,不久云川卫并入大同左卫,此后朔卫城称为“左云城”。 

 驻守左云城的清军将领叫林世昌,是姜瓖的亲信。由于林世昌不愿投降,江天一只能将他送上了西天。历史上,16si9年,林世昌随姜瓖叛清,后被清军杀死。 

 江天一拿下左云城时,关宁军吴志葵部也突破了杀胡口堡,杀了清军将领满达海(代善的第七子)后,南下占领了右玉林卫城(今右玉县右卫镇)。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大明在杀胡口南20里处置定边卫。次年,在杀胡口西南40里处置玉林卫。永乐元年(1403年)定边卫废,永乐七年(1409年)在定边卫城复置大同右卫,定边卫城成了右卫城。正统十四年(1449年),玉林卫迁徙到右卫城,合称“右玉林卫城”。 

 驻守右玉林卫城的清军将领叫姜应勋,副将叫姜建勋,他俩是姜瓖的族人。他俩在关宁军攻城的隆隆炮声中灰飞烟灭了。历史上,16si9年,他俩随姜瓖叛清,后来又背叛了姜瓖,再次投降了多尔衮。不过多尔衮厌恶他俩的反复无常,最后还是杀了他俩。 

 至此,大同城被明军团团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