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收复襄阳(6)(第3页)

 杨山、王可怀率领的大顺军逃跑时怕遇到埋伏,因此都穿着盔甲,而且还带着家属,根本跑不快,跑了40里在罗店村(今太平镇)被装备了坦克、装甲车、汽车的威武军拦住了。杨山、王可怀看到威武军的坦克、装甲车、汽车后吓坏了,心想这是明军的什么新式武器,于是就率部向东逃,还没逃出几里路,发现前边又有明军。他们实在跑不动了,干脆不跑了。 

 从东边来的明军自然是苗秀峰率领的天雄军。 

 威武军、天雄军将杨山、王可怀部团团围住后,由于发现大顺军都带着家属,因此并没有开炮。 

 牛锡庚、苗秀峰取得联系后,就派出使者令杨山、王可怀投降。无路可逃的杨山、王可怀只得放下了武器。 

 随后,牛锡庚派兵进攻南漳,自己回到了襄阳城。苗秀峰率部进攻宜城,再去钟祥与魏固言汇合。 

 千总于皓国率1000名天雄军士兵离开汉阳后,来到了80里外的汉川。 

 汉川县在南北chao时期称为甑山县,唐代因汊水流经县境而改名汊川县,北宋年间曾改名义川县,后来为避太宗赵光义讳,才改名为汉川县。元末以前,汉川城原在汉江北岸的金鼓城(今称刘家隔),支援二十二年,县治搬到汉江西岸,称为“长城”(今城关镇),元代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占领汉川后,重建了汉川城,城周八百八十丈,高二丈四尺,有五个城门,东为云鹤门,南为绣豸门,西南为欢乐门,西为福龙门,北为承德门。每个城门上都有城楼,城外还有护城河。 

 驻守汉川的大顺军将领是谢应龙,手下有1千人。他见明军来攻后,拒绝投降。汉川城在天雄军的进攻下,很快被攻破,谢应龙被杀。 

 于皓国占领汉川后,进攻景陵(今天门县)、潜江,驻守景陵、潜江的大顺军得知明军杀了白旺后,都选择了投降。随后,于皓国率部赶往荆门州。 

 鲍腾龙率部离开汉阳后,沿途经过的沔阳(今称仙桃)、监利城内的大顺军也都选择了投降,顺便俘获了逃到监利的罗戴恩。到了石0首后,他派人渡江到南岸,发现城内没有大顺军,就也赶往了荆门州。 

 魏固言率部离开汉阳,一路攻下孝感、应城、京山后,来到了钟祥。在攻下孝感时,俘获了逃到这里的王体忠。 

 钟祥是承天府的府治。承天府始设于嘉靖十年(1531年)。嘉靖皇帝朱厚熜生于湖广安陆州,父亲是兴献王朱祐杬。正德皇帝朱厚照驾崩后,因无子继位,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由朱厚熜承统。朱厚熜做了皇帝后,追认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升安陆州为承天府,并在承天府设立兴都留守司,这样就与应天府(南京)、顺天府(北京)平等了,也与中都凤阳平等了,朱祐杬的

陵墓也称为献陵(也称显陵)。 

 钟祥城始建于晋代,当时称“羊祜石城”。南北chao时期设长寿县。此后长寿县城屡遭战火摧毁,进入明代后,洪武年间在元代的旧址上重建了长寿县城,城周七里,高二丈五尺,开五门,东为寅宾门,东南为文昌门,南为阳春门,西为使臣门,北为拱辰门。城外有护城河。嘉靖十年设立承天府后,将“长寿县”改名为“钟祥县”,意为“祥瑞钟聚”。崇祯十五年冬,李自成率农民军进攻有重兵把守的钟祥城,经5天激战后,破城,击杀了湖广巡抚宋一鹤、明军总兵钱中选。战斗中,城墙大多被毁。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后,由驻守钟祥的马世泰修复了城墙。 

 马世泰原是辽东边军的夜不收(侦查人员),后金占领辽东后,它与兄长马世耀逃回关内,后来在宁夏卫的堡所里做了边军,后来马世耀、马世泰投靠了李自成。马世泰因善于侦查、勇于作战,升为李自成手下的标将。李自成北上进攻陕西后,他成了白旺的部将,驻守承天府。 

 马世泰的手下有5千多人,刚刚收到了冯雄的求援信,他正想派兵增援襄阳时,却又得知明军已占领了汉口、汉阳、孝感、应城、京山,正在奔钟祥而来,只得取消了增援襄阳的念头,全力守城。 

 魏固言将钟祥包围后,派使者劝马世泰投降,遭到了马世泰的拒绝。魏固言就请示了南京方面,南京兵部很快来电指示,除了献陵外,可以放心进攻钟祥城。魏固言接到兵部的电报后,立即炮击钟祥城,随后天雄军士兵冲进了城内,杀了马世泰。 

 天雄军占领钟祥城后的地3天,于皓国、鲍腾龙也包围了荆门州(今荆门市)。 

 唐贞元二年设荆门县,建荆门城,荆门之命由此开始。北宋时期置荆门军,南宋时期开始筑城墙,城墙为夯土而成。元代升荆门军为荆门府,后降为州,州城在元末毁于战火。明代一开始降荆门州为荆门县,并重建荆门县城,城墙改为石砌,后来升县为州,嘉靖十年荆门州改属承天府。荆门城城周九百八十五丈,高一丈六尺,开五门,东为东作门,南为南熏门,西南为凤鸣门,西为西成门,北为北辰门。城外有护城河,河上有吊桥可通往城外。 

 荆门的大顺军听说明军已占领了安陆、襄阳、钟祥后,没有做任何抵抗,打开了城门。 

 随后,于皓国、鲍腾龙攻向了90里外的当阳。 

 驻守当阳的大顺军在得知明军已攻占了荆州、夷陵、安陆、钟祥、襄阳后,也向明军投降了,顺便还抓捕了逃到当阳的叶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