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收复襄阳(4)


 蕲水县城在梅川镇西100里。 

 南北chao时以希水为界,希水以西设希水县,希水以东设蕲水县。后来改“希水”为“浠水”,“希水县”也就成了“浠水县”。唐代武德四年废蕲水县,改“浠水县”为兰溪县,县治在兰溪镇,天宝元年改兰溪县为蕲水县。元代,徐寿辉发动反元起义,立国都于蕲水县东北的拱辰镇。明代沿置蕲水县,县治设在拱辰镇。拱辰镇位于浠水河西岸,在浠水河东岸有丽文镇,与拱辰镇隔河相望。隆庆年间,知县刘宪建拱辰镇土城墙,明万历三年将城墙包以砖石,周长七里四十五丈,高一丈五尺,开七门:东称来泰,南为丽文,西名永丰,北号拱辰,又南门右侧辟有便民门。崇祯七年,龚鼎孳(即秦淮十二艳之一顾眉生的夫君)任蕲水县知县时,为了防备张献忠,开挖了护城河。在后世,蕲水县又改名为“浠水县”,将拱辰镇、丽文镇合并为清泉镇(即今浠水县县治)。 

 原兵部尚书熊文灿中举后曾任黄州推官,天启五年熊文灿全家迁来蕲水。崇祯十一年,熊文灿率部清剿农民军,逼迫张献忠在谷城接受了朝廷的招抚。崇祯十二年五月,张献忠在谷城反叛,致熊文灿被朝廷逮捕后斩首。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正在襄阳忙着建立政权时,张献忠从安庆府杀入湖广,连克黄梅、广济、蕲州,三月初,张献忠攻下蕲水县城后,不仅杀掉了熊文灿的全家,还火烧县城,然后直奔黄州,攻下黄州后,又进攻罗田、麻城。当时麻城正发生民变,张献忠攻下麻城后,一下子有6万人加入了张献忠的队伍。五月初,张献忠部在团凤州(今团风镇)、鸭蛋洲(今堵城镇叶路洲)渡过长江,直奔武昌。 

 魏固言率部赶到蕲水县时,发现占领蕲水县的大顺军都逃走了。魏固言考虑到施华风在黄州城驻扎了2千人,并已占领汉口、汉阳,因此他没有去黄州府城,也没有去汉口、汉阳,而是带着部队一路向西扫荡,直插黄陂。他离开蕲水县城时,给施华风发报,让驻黄州城的部队派1千人进入大别山,清剿山区内的土寇。 

 汉朝末年,刘表做荆州刺史时,令部将黄祖在长江、汉江交汇口筑城,称为“黄城镇”。北周时期设黄陂县,县治就在黄城镇。南宋时期,黄陂县县治迁至长江南岸的青山矶(位于今武汉青山区),元代县治回迁到黄城镇。明代沿置黄陂县,县治就在黄城镇。黄陂县城是个三面临水的城市(注:历史上,1970年代滠水河改道后,黄陂城只有东面临水了),洪武年初筑土城墙,城外引滠水河水开凿护城河,宽三丈,深二丈。万历元年筑砖城墙,城周六里,高一丈五尺,宽为一丈二尺,开设有六门,东为昭明门,南为景福门,西南为康阜门,西为豫泰门,西北为丰亨门,北为文昌门,并疏浚了护城河。到了崇祯年后,罗汝才、张献忠、李自成的农民军多次攻打黄陂城,城池已毁大半。 

 魏固言赶到黄陂县时,发现县城也被大顺军占领了。天雄军一阵猛打后,歼灭了城内的大顺军,经清点,人数约1千多。 

 魏固言在向德安府府城安陆进军途中,斥候来报,有2万大顺军已过了孝感,准备进攻汉口。魏固言心想现在要拦截这股大顺军已来不及了,于是他电告施华风,让施华风守住汉口、汉阳,自己会在北部包抄这股大顺军。 

 原来,王得仁从汉阳逃回安陆后,白旺不信邪,把他臭骂一通后,决定亲率2万人马进攻汉口、汉阳。白旺的想法是,消灭了汉口、汉阳的明军,不仅能巩固占领的黄州府,也能顺利渡江南下,进攻武昌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