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首次高考(第3页)
船舶将粮食运到开封府朱仙镇、汝宁府朱皋镇后,就能救济河南的灾民。
有些船舶将把粮食运到武昌,救济遭左良玉劫掠的灾民,这些船只中就有常登的舰船。
常登率投降的水师船只来到芜湖后,装运了大量粮食,赶往武昌。他望着满仓的粮食,心想左良玉把武昌、汉口、汉阳抢光、烧光了,朝廷却向武昌运去了这么多粮食,看来现在的朝廷不是以前的朝廷了,他也搞不明白当初左良玉为啥要东进“清君侧”?
有些船舶将把粮食运到四川的广元,再把粮食运到汉中、关中,救济陕西灾民;
有些船舶将把粮食运到天津,再转运到北京,救济北直隶的灾民,也可送北京把粮食转运到山西,救济山西的灾民。
有些船舶也将把粮食运到宁远城,然后运到辽西、漠南、漠北,救济那里冬季遭灾的蒙古牧民,彻底收服蒙古人的心。
初七,在苏州城,朱慈烺走过十泉街(今称十全街)的船场桥,来到了滚绣坊的静思书院,守卫在检查了他的“准考证”后,放他进入了考场。
离沧浪亭最近的考场是紫阳书院,只有300多步,但朱慈烺没让他们照顾自己,坚持按报名的先后安排考场。于是他被安排在了距沧浪亭2里远的静思书院。
朱慈烺走进考场后,考场的学子们纷纷站起来对他喊道:“皇上好”,然后想跪下,被他拦住了。朱慈烺对他们说道:“今天你们只需好好考试。以后,你们也不必朝我跪拜,见了其他官员更不必跪拜,因为你们才是我真正的大老爷,我只是你们得一个公仆。”
说完,朱慈烺坐了下来,开始研墨。
为了防止作弊,考场里不许考生带包入内,考试用的毛笔、钢笔、铅笔都由考场提供。除了汉语考试必须用毛笔外,数学、常识考试用什么笔,由考生自由选择。朱由检考虑到钢笔、铅笔还没在全国推广,为了保持与大多数考生一致,他选择了毛笔。
很快,一个国子监的官员走了进来,将试卷交给了监考老师。今天的主监考老师不是别人,正是国子监司业兼苏州大学堂副校长吴颜谦。
朱慈烺毕竟是皇上,万一考试中他提出啥疑问,普通人哪敢回答?所以吴颜谦只好亲自来做这个考场的监考老师。当然,静思书院考场外那些穿便服的守卫也不是普通兵丁,都是姜枫、刘娟的手下,也
即是锦衣卫。
吴颜谦接过试卷后,和另一个监考老师将试卷发给了考生。
朱慈烺打开试卷后,仔细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儿,考试铃声响了,考场里每个考生开始做题。
考生们在考试时,苏州巡抚左懋第、苏州府知府曹毅明、苏州卫指挥使鲁之域正在听着来自各方面的汇报。
今天是大明国首次“高考”,保证考试的正常进行是重中之重,交通、食宿、安保中任何一个出了差错是要被砍头的,他们能不着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