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扬州之战


 朱慈烺在苏州参加考试时,扬州城外,柯永盛、李成栋、刘良佐、塞尔珍、准塔、苏尔德率10万清军包围了扬州城、江都城。 

 柯永盛,辽阳人,天启元年(1621年)努尔哈赤攻克辽阳后,随叔父柯汝极降清。隶汉军镶红旗。崇祯十四年(16si1年),随清军进攻锦州。崇祯十五年(16si2年)参与研制“神威将军炮”。崇祯十六年(16si3年)随济尔哈朗进攻明军的广宁前卫屯、中后所。去年年初擢骑都尉,四月随多尔衮入关,与王鳌永、丁文盛一起到山东,任胶州总兵。他到了山东后,因莱州府胶州被曾化龙控制着,没法赴胶州就任,就来到青州府莒州,与登莱明军对峙。朱成矩率铁血军进攻莒州时,杀了登莱兵备道使丁文盛,柯永盛逃到了济南府的新泰。 

 塞尔珍是阿巴嘎部首领多尔济的儿子,也即林丹汗皇后娜木钟的弟弟,也是皇太极的小舅子。尽管阿巴噶部在连年征战中,15岁以上的男丁只剩下了2400人,但多尔衮率清军入关时,多尔济为了向多尔衮表忠心,令儿子塞尔珍率1千蒙古兵随多尔衮入关。朱慈烺御驾亲征漠南时,多尔济向朱慈烺投降了,朱慈烺念及他是皇太极的岳父,就让他率部去北京与儿子团圆。塞尔珍入关后一直在征战,也没时间去北京见他父亲,这次他随豪格从峄县南下,来到了扬州。 

 佟佳·准塔,辽东雅儿古寨人(今桓仁县雅河乡雅儿古寨人),隶满族正白旗。崇祯十年(1637年)随阿济格进攻皮岛。崇祯十一年(1638年)随多尔衮入关劫掠山东,杀了孙承宗家100多口人。崇祯十四年(1641年)随多尔衮进攻锦州。崇祯十五年(1642年)随阿巴泰入关劫掠,后随阿巴泰逃出关内。去年随多尔衮入关,与王鳌永到山东,一直驻守在济南。遏必隆、索尼到达山东后,他来到峄县,随豪格南下。 

 苏尔德,胡纳赫人(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南部),努尔哈赤时期随父亲纳其布归附后金,长大后随清军攻锦州,多次入关劫掠,授骑都尉。 

 豪格率柯永盛、塞尔珍、准塔、苏尔德及2万清军离开峄县南下后,在李成栋的接应下,占领了邳州、宿迁,然后又在刘良佐的接应下,越过黄河占领了淮安。豪格到达淮安后,在淮安留下5千人马后,就令柯永盛为总指挥,率李成栋、刘良佐、塞尔珍、准塔、苏尔德进攻扬州。 

 柯永盛率部离开淮安,沿大运河两岸经宝应、高邮南下,竟然没遇到像样的抵抗,就轻松来到了扬州城下。 

 “扬州”之名始于唐朝,在此之前先后被称为“广陵”、“邗州”。扬州城是在唐代的罗城和宋代的大城堡基础上,在嘉靖年间向东扩建了城周为十里后建成的。唐代的罗城、宋代的大城称为“旧城”,新扩建的城池称为“新城”。在扩建新城前,东门叫“迎晖门”,南门叫“镇淮门”,西门叫“通川门”,北门叫“拱辰门”,在“迎晖门”南部有个“小东门”,门楼称为“谯楼”,东城墙的护城河称为“小秦淮河”。扩建后的扬州城,旧城城门名称也有了变化,原东门称为“宁海门”,原南门称为“安江门”,原西门称为“通泗门”,原北门称为“镇淮门”,这4大城门都有二重瓮城、二道闸门,原“小东门”名称不便。新城北城墙“镇淮门”以东开设有“拱辰门”、“广储门”、“便益门”(今有遗址),东城墙东北开设有“利津门”(今扬州东关)、东南开始有“通济门”,南城墙“安江门”以东开设有“挹江门”(也是扬州城的钞关)、“徐凝门”,这样扬州外城墙有11个城门。“拱辰门”附近因有天宁寺,因此也称“天宁门”。东城墙的护城河即为“大运河”。由于扬州有漕运之利,工商业发达,城内有80万人口。 

 柯永盛在南下前就得知驻江都的金声桓已与摄政王建立了联系,因此他派苏尔德去江都与金声桓联络。柯永盛到了扬州城后,发现各大城门竟然都打开着,通往城外的吊桥也没吊起来,城楼上都站着几个官员、军官,李成栋告诉他,站在东门“利津门”城楼上的是史可法、马士英。 

 柯永盛听后心想史可法是大明国的右平章政事,马士英是大明凤阳总督,他俩竟然如无其事地站在城楼上,似乎在等着自己。柯永盛想起了三国时期诸葛亮的“空城计”,怕城内明军有诈,也不敢冒然进城,就把扬州城团团围困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苏尔德派人来到“利津门”,向柯永盛报告,说是在江都城没见到金声桓出来迎接,各大城门还都紧闭着,经向县城周边的百姓打听,说金声桓的2万人马在扬州城外被明军灭了,现在城内

的明军似乎早有防备,问要不要攻城? 

 柯永盛心想,金声桓提前进攻扬州干吗?能把金声桓轻松灭了的扬州守军肯定不止2万,他们有那么多的兵力,绝不会离开扬州城,他们正在城内等着自己呢。至于江都县城的守军估计也大部来到了扬州城内,留在县城内的守军肯定不会超过1千人,于是他让苏尔德拿下江都县城。 

 苏尔德的信使离开后,柯永盛让李成栋上前喊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