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大明宪法


 大年初一,南京郑府正张灯结彩。郑瑄指挥着佣人、丫鬟在门口、走廊、窗子上张贴着“囍”字。这些佣人、丫鬟原先都是奴籍,自朝廷取消奴籍后,郑瑄当着他们的面,烧了他们的“卖身契”,现在他们都是自由民。郑瑄原有的家丁被解散,护院由锦衣卫负责,也就是说锦衣卫多了一个职能——护卫大臣的家院。 

 以前富绅、官员家嫁女时都有陪嫁丫鬟,主家让哪个丫鬟陪嫁到女婿(北方人称姑爷)家,这个丫鬟就得无条件随新娘陪嫁过去,陪嫁丫鬟往往都是侍妾。取消奴籍后,可不能再随意将丫鬟陪嫁过去了,因为她们是自由民,除非丫鬟自愿。郑瑄看着这些佣人、丫鬟,想着等女儿嫁出去后,家里该减少几个佣人、丫鬟了。 

 自朝廷推行土改后,郑瑄将老家福建侯官县(今福建闽侯县)的耕地除给父母留了几亩地外,其余耕地全部分给了无地、少地的村民。分地后,侯官县按每亩水地5两银子、每亩旱地1两银子的价格(福建的土地价比太湖地区要低,太湖地区的土地价普遍是水地每亩10两银子,旱地每亩2两银子)折了价,不过打的是白条。由于还没拿到现银,郑瑄觉得家中有了这么多佣人、丫鬟,家庭支出太大,所以准备辞退几个。不过,郑瑄早准备好了,等拿到钱后,就把钱投到刘云龙的钱庄。 

 账房先生在大门内放了一张桌子,摆上笔、墨后,准备记录来郑家贺喜时出的礼钱。 

 昨晚吃年夜饭时,朱慈烺规定,只要他活着,今后凡朝廷官员家办红白喜事时,任何人出的礼钱不得超过5两银子,更不得超过皇帝出的礼钱。红白喜事结束后7天内,当事人须将收礼的账簿送交属地按察院核查。如有人送的是字画、玉器、珠宝、瓷器等,也须将收的字画、玉器、珠宝、瓷器等送按察院核查。 

 朱慈烺做这样的规定,其实是为了防止官员借办红白喜事时敛财。如送金银比较好说,一两金子(银子)就是1两金子(银子),即使是金银首饰也很容易估量出实际价值,不容易作弊。就怕有人送字画、玉器、珠宝、瓷器,比如字画,稍有名气的画家画的画,一幅画就要十几两银子,如当代的文震亨随意作的画,一幅画最起码10两银子,如是作古的董其昌、文震孟的画,一幅画做起码50两银子,假如是唐伯虎真迹的话,一幅画要几百两银子,甚至更多。比如玉器、珠宝、瓷器,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一个不起眼的翡翠戒指就可能要6-7两银子;如是红宝石、蓝宝石戒指的话,价值都在十几两银子以上;如是高级瓷器的话,价值更不菲。朱慈烺要求按察院核查,目的是煞住官员的借“宴”敛财之风。可惜这个时代生病还不流行住院,不然朱慈烺肯定也会做出相应的规定。 

 朱慈烺做了规定后,当场宣布,兵部尚书郑瑄嫁女,他出的礼钱是5两银子。他这么一宣布,在场很多已收到喜帖的大臣就明白了,他们出的礼钱只能低于5两银子。有些低品级的官员开始私下商议,一旦收到郑瑄的喜帖应该出多少礼钱,总不能比高品级的官员出得多。郑瑄也明白了,已去他家贺喜的大臣,如有超过5两银子的,还得和他们商量后将礼钱退回,重新出礼。 

 郑家的账房先生摆好桌子后没多久,就有官员来到郑瑄家出礼了。郑瑄满脸堆笑地和他们打着招呼,连声说着“谢谢”。尽管郑瑄家要大办宴席3天,不过有些品级低的官员出完礼后就离开了,等初三正日时再来喝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