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左良玉的覆灭(2)(第2页)

 很快,南京方面同意了吕大器、施华风的计划,并电告吕大器、施华风,左良玉的部将卢鼎、马进忠、王允成在武昌、汉口、汉阳纵火焚城,如能抓住这三个头目,须送往南京受审。袁继咸、阎养正也同意出城,与吕大器、施华风一起围歼左良玉部位于鄱阳湖西岸的“后军”。 

 吕大器率部沿着博阳河进入了庐山、九岭山之间的谷地,一边行军一边向村民宣传道: 

 “左良玉要杀了你们的好皇帝,要把你们分得地还给地主。” 

 “乡亲们,为了你们的土地,跟我们去打左良玉。” 

 “左逆不死,百姓不宁。” 

 在乌石村,一个老者对自己的2个孙子说道:“我们家穷了好几代,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地。你们赶紧跟着大军去打左良玉,保住我们的地。” 

 老者的2个孙子听了爷爷的话后,与村上一群青壮年跟在了队伍的后面。 

 在风林村,一个女人对自己的丈夫说道:“娃他爸,左良玉要来夺我家的地。” 

 丈夫说道:“左良玉这个狗日的,我去跟他拼了。” 

 女人的丈夫与村里的一群汉子也跟在了队伍的后边。 

 在顾家村,一个七八岁的小孩跑向远处。那边,小孩的爹和几个叔叔正在地里照料家里的麦苗。小孩跑到地边后,朝自己的父亲喊道:“爹,左良玉叛乱了。” 

 小孩的爹问道:“你懂什么叫叛乱?” 

 “他要把我家的地还给村上的顾大胖子,那不是叛乱吗?” 

 小孩的爹一听左良玉要把自家的地还给村上的大地主顾大胖子,也顾不上儿子回答的对不对,就问道:“你怎么知道?” 

 “刚刚路过村里的大军说的,村里的叔叔、哥哥们都跟着去打左良玉了。” 

 其实,小孩他爹早就看到刚刚有大军路过村子,也看到村里有人跟着大军走了,他起先以为是大军来抓壮丁的,因此没敢回村看个究竟。现在听儿子这么说后,忙对在一起干活的几个弟弟说道:“别干活了,回家拿点干粮,我们也去打左良玉。” 

 ...... 

 等到吕大器率部走到马回岭时,队伍的后边已跟着几千名青壮年,这些汉子的手里拿着锄头、铁耙、扁担、菜刀、砍刀、斧子等。 

 从德安到庐山之南的星子镇有50多里路,施华风率1000名骑兵先行,赶往星子镇。 

 星子镇建于五代时期,因境内有很多礁石浮于水面,这些礁石如同星星散落在湖中(今称落星墩),故将镇名取为“星子镇”。星子镇既是星子县的县治所在地,也是南康府的府治所在地。 

 鄱阳湖现在是枯水期,尽管是冬天,但今年湖面并没有冰冻。从星子镇到湖对岸的团口村,距离只有10里左右。 

 率领这股叛军渡湖的将领是卢鼎,陕西洛南人,本是书生,关中大乱时被流寇劫掠到洛阳。他逃脱后,投奔了左良玉,曾任杨嗣昌的中军督军、参将。杨嗣昌死后,卢鼎继续跟着左良玉。左良玉把白良辅、武自强、崔汝苍的5千人马交给了卢鼎指挥。 

 卢鼎治军向来严肃,他的部队是左良玉麾下军纪最好的部队。左良玉让他纵火焚烧武昌城,他觉得如真把武昌烧完了,必愧对于武昌市民。为了蒙混过关,他把城内几处地方的市民赶到屋外,然后烧了这几个地方。在老百姓救火时,他率部离开了武昌城。由于卢鼎没有彻底执行左良玉的命令,武昌城才没有全部被焚毁。 

 卢鼎离开武昌城后,根据出发时制定的计划,率部沿着长江南岸东进,到了九江后,沿着庐山之间的峡谷来到了星子镇。由于南康卫的士兵大多被袁继咸调往九江,南康府知府、星子县知县得知卢鼎率部来后,就躲到了庐山。卢鼎轻松占领星子镇后,令手下抢夺了附近的运输船、渔船后,开始渡湖。尽管他手下只有5千士兵,但加上家属,实际人数在2万左右。卢鼎的打算是先渡2千士兵,看住对岸的团子口滩头,再让家属渡湖,等家属渡完后,其余士兵再全部渡湖。 

 此时,已经有2批家属渡过了鄱阳湖,正常的话,明天能全部渡完。 

 卢鼎在湖边正指挥着渡湖时,武自强跑了过来,向他报告:“有1千骑兵向这里袭来。” 

 卢鼎问道:“这些骑兵是哪来的?” 

 “他们打的是‘施’字旗,应该是南昌总兵施华风的人

。” 

 卢鼎心想施华风的1千人也敢来袭击自己?于是对武自强说道:“集结队伍,给我拦住他们。” 

 “是。” 

 卢鼎刚刚集结好队伍,就见南方有一群骑兵朝自己跑来,他们的身后扬起一阵灰尘,还有急促的马蹄声。 

 等对方跑近,卢鼎看到他们人手一支‘火铳’,还有10门小炮,心里想道,难道他们手中的武器就是传说中的“马枪”、“步兵炮”?等对方摆开阵列,卢鼎看到对方走出一位将军,于是也骑马走向了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