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决战前夕(5)(第2页)
姜瑄接收了3倍于己的大顺降军后,率部杀向了交城。
几天后,远在平阳府(即临汾)的袁宗第得知汾州失守后,心想这下太原是彻底没救了,又得知多铎在孟津一带渡过黄河后,心想还是保陕西要紧,于是就率部撤离了临汾,从河津渡黄河进入了韩城。
姜瑄率部进入永宁城时,在孟津黄河南岸的白鹤滩(今白鹤镇)一带,多铎、巴布海、拜音图率7万清军渡过了黄河。
在后世,黄河中下游冰封后,冰层厚度通常在10-20厘米左右。可在这小冰河时期,黄河中下游冰封后,冰层厚度可达40厘米以上,冰面上不仅可走人,还能过车。
勒克德浑、苏克萨哈到达怀庆府后,给多铎送来了多尔衮的命令。多铎就派勒克德浑进入轵关陉,阻止大顺军东进,派苏克萨哈进入太行陉,替巴哈纳守住退路。接着多铎派人携多尔衮的书信过黄河,与洛阳的李际遇取得了联系。在李际遇答应投靠清军后,多铎令董学礼守怀庆、祖可法守卫辉,自己亲率大军渡黄河南下。
第一个渡过黄河的是清军将领土国宝。
土国宝,祖籍山西大同
人,后随父母来到江南一带谋生,因家境贫寒,遁入太湖做了湖匪。天启五年(1625年),洪承畴任浙江布政司左参议时,率部入太湖剿匪。土国宝不敌,就投降了洪承畴,后一直跟随洪承畴与农民军作战。崇祯十二年(1639年),洪承畴任蓟辽总督时,土国宝又跟着他来到了辽东,任明军总兵。松锦会战后,土国宝随洪承畴降清。多铎在满家硐被铁血军打败后,随拜音图南下,与多铎部会合。历史上,土国宝随多铎占领南京后,参与镇压了苏州、昆山、崇明、松江等地的反清起义,官至江宁巡抚。
土国宝登岸后,巴布海、拜音图、马喇希(蒙军镶红旗固山额真)也率清军到了黄河南岸,多铎是最后一个渡过黄河的。
多铎率清军渡过黄河后,令巴布海率一部分清军赶往洛阳,自己率大部分清军来到20里外的孟津。刚走了10里路,就看到前边有一队举着“李”字大旗人马在等候着,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被大明朝廷任命为洛阳总兵的李际遇。
李际遇听说多铎要率清军渡河后,就撤走了部署在黄河南岸的军队,自己来到孟津城外10里,恭候着多铎。
多铎接收了李际遇的27万人马后,兵力一下子扩大到了34万,洛阳、偃师、登封、宜阳、新安、渑池、洛宁全部落入清军之手。
多铎令李际遇的部将蒋发率5万人马向东进攻郑州,接应开封的刘洪起、睢阳的许定国。
蒋发,温县陈家沟人,少年时就拜太极拳第九代传人陈玉庭为师。李际遇与陈玉庭是好友,李际遇起兵反明时,蒋发就追随李际遇上了登封玉带山,成了李际遇手下的部将。大顺军来到洛阳后,随李际遇投靠了李自成。李自成撤往陕西后,李际遇被明廷河南巡按陈潜夫招安,蒋发摇身一变又成了明军将领。李际遇投靠清廷后,蒋发清廷的鹰犬。
蒋发去了郑州后,多铎得报,有一支大顺军正从嵩县杀来,于是令李际遇的部将于大忠前往嵩县堵截这股大顺军。
于大忠原为嵩县西南32里瑶沟金矿的一个矿工。
嵩县境内有秦岭山脉东段余脉熊耳山,有丰富的黄金资源,自汉代起就采金。汉朝开国功臣张良曾在熊耳山采金18年,留下了“晒金场”、“淘金洞”等传说,至今在嵩县还有“张良淘金十八年,日进斗金不赚钱”的顺口溜。进入明代后,嵩县境内就有好几个民采砂金矿,如伊河及其支流蛮峪河、左峪河、龙河都有砂金矿开采(位于今大章乡境内),瑶沟金矿便是蛮峪河上了一个金矿。被刘云龙救出的保定知府何复在嵩县任知县时,为了防御流寇,在嵩县附近筑屏风寨。嵩县民乱被何复平定后,有京师权贵来嵩县,想霸占嵩县的民采金矿,被何复拒绝。何复因得罪了京师权贵,被罢官。何复去职后,京师来的几个权贵如愿以偿,得到了几个民采金矿,对矿工进行了野蛮盘剥。这时,嵩县正遭旱灾,饥民遍地,在瑶沟金矿做工的于大忠就率当地的矿工造了反,夺取了屏风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