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决战前夕(4)
在终南山子午谷的黑沟口,一双双眼睛盯着山下从远处骑马走来的一队大顺军。
终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中断,又名太乙山、中南山、周南山、南山,它西起郿县(今称眉县)东端的秦岭主峰太白山南梁梁脊(今属周至县),东至蓝田县最东端的龙洞山(今灞源镇杨家堡村境内),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15-55公里。山内地形险阻、道路崎岖,有大小山谷数百条。子午谷便是钟南山中的一个山谷。
子午谷又称子午峪,北口曰“子口”,在西安城南百里柳泉沟的沟口(今长安区子午街道的子午口);南口曰“午口”,在西乡县西北40里汉江北岸柳树沟的沟口(今西乡县子午镇),全长330公里。从西安进入“子口”,到了“午口”后,折向西经洋县便可到达汉中,如向南再翻越米仓山,便可进入川北。战国时期,范睢相秦,就知“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后来秦军由此进入汉中,再灭巴蜀。西汉时期,将此山谷称为“子午谷”,修建长安城时,中轴线的南端便起于“子口”。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提出由诸葛亮率大军出祁连山吸引魏军主力,自己从汉中带着1万兵马出发,其中5000人作战,5000人运送粮草,大军经行子午谷,再奇袭长安。这一方案史称“子午谷奇谋”,可惜被诸葛亮否决。后人为了争论诸葛亮、魏延孰是孰非,令“子午谷”声名鹊起。到了唐代,因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便命人整修了从四川涪陵到长安的道路,将巴蜀的荔枝经“子午谷”快马直送长安,“子午谷”又被称为“荔枝道”。崇祯九年(1636年),高迎祥不信邪,率部进入子午谷,准备攻占西安,结果被洪承畴、孙传庭堵在了谷内的黑水峪,激战数日后,农民军大败,高迎祥被俘后,在北京被凌迟。此后。李自成收拾高迎祥残部,继续与朝廷为敌。
黑沟口那股十几人的大顺军是马科、贺珍派往西安报信的,带队的头目望着两边高耸入云的山峰,有很多怪石嶙峋凸出悬崖,就对手下说道:“大家小心通过”。
此时,在崖顶,一个身穿明军服饰的壮汉问身边一位手持铁鞭的人:“孙大人,要放雷石、滚木吗?”
孙大人听后,点点头,说道:“放。”
顿时,数百块石头、数十根滚木从天而降,砸向谷底,不仅砸死了谷中五六个大顺军,也把大顺军的前后道路堵死了。
慌乱的大顺军在头目的带领下妄想突围,谁知路边又冲出近百名大汗。一阵厮杀后,这股大顺军全部被杀。
壮汉再次来到孙大人面前,递上一封信,说道:“孙大人,这是从他们身上搜出来的。”
孙大人读完信后,对壮汉说道:“李自成、张献忠又互相打起来了。”
壮汉问道:“张献忠进攻汉中了?”
“嗯。”
“我们怎么办?”
“他们狗咬狗一嘴毛,尽管与我们不相干,但我们可以封死子午谷,不让李自成增援汉中。”
“好。”
很快,200多明军把搜到的粮食全部带上后,离开了黑沟口,去了观音山。
观音山海拔2200米,是观音菩萨母亲的道场,山上有法华寺、感悟寺、万峰寺、青冈岭等寺庙。这些寺庙始建于唐代,万历年间曾翻修过。和平年代,常有四方僧人来此参禅悟道,一年四季香客不断,因此观音山曾十分兴旺。可最近十多年的战乱,使得观音山很少有游人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