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博斯腾湖(第2页)

 “阿拉沟”来自于蒙古语,是指一种可治骆驼疾病的草药,因此山生长着很多这种草药,就把它称为“阿拉沟山”。阿拉沟山是中天山的东部山脉,长约100公里,最高峰海拔4505米。 

 翻过阿拉沟山,又看到一座“烽燧”——库木什烽燧,唐代时因这里有一个泉眼,因此在此建了驿站。回鹘人占据这里后,把这个泉眼称为“库木什”。后世,因这里有水源,就建了“库米什镇”,“库米什”是“库木什”的变音。 

 过了“库木什烽燧”,征西军继续西行约140里后,来到了博斯腾湖。 

 “博斯腾湖”来自于回鹘语,意为“绿洲”,在《水经注》中称为“敦薨浦”,它东西长约55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面积约164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约1050米,平均水深9米,裕勒都斯河(下游也称开都河)自西北流入此湖,孔雀河自此湖的西南流出。博斯腾湖湖岸四周与太湖一样,沼泽地带长满着芦苇,平原地带绿草成荫、良田万顷,古焉耆国人就在这里放牧、耕作。玄奘西天取经路过这里时,焉耆人信奉的都是小乘佛教。后来随着ysL教的东移,占领这里的回鹘人都信奉了ysL教。 

 博斯腾湖的东岸是焉耆镇,是古焉耆国的都城,汉代时称为“员渠城”,后被毁。元代时,在这里设宣谕司,建镇,接着先后被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统治。 

 叶尔羌汗国驻焉耆镇的军队大多随阿不伦·穆哈穆德、依沙木丁逃往了阿克苏地区,征西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焉耆镇。 

 征西军轻松占领焉耆镇后,根据南京方面的命令,朝廷在博斯腾湖地区设立焉耆府,由辛思忠出任焉耆府知府,兼焉耆卫指挥使。 

 在焉耆休整时,李鸿雷对苏米尔说道:“你的牙帐距这里不远吧?” 

 苏米尔说道:“不远。沿着裕勒都斯河上溯约250里,就是裕勒都斯草原了。” 

 “你马上派人回裕勒都斯,向这里迁移1千户牧民。” 

 “这里的草原归我了?” 

 “不能全部归你,这里的草原由你们蒙古人和回鹘人共牧。不过,你们不得与当地人争夺耕地。” 

 “明白。” 

 李鸿雷的意图是,今后向博斯腾湖地区迁移汉人、蒙古人后,改变这里ysL教一教独尊的状况,逐渐将这里的回鹘人融入到华夏大家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