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郑成功西行(12)


 明军刚拿下重庆城,天空就飘起了雪花。 

 樊一蘅进重庆城时,街道上已积满了雪,余朝宗、王祥正组织军民扫雪。樊一蘅向城内明军各部重申,不得抢劫百姓,不得骚扰民众,不得调戏妇女,不得擅杀无辜,违者杀无赦。为了整顿军纪,他亲自组建了一支督察队,上街巡逻,凡发现有抢劫百姓、强jian妇女的,一律就地正法。经他这么一整顿,进入重庆城的王祥部顿时收敛了,再也没发生扰民行为。 

 秦良玉坐船来到了渝中半岛,从朝天门进入了重庆城。 

 秦良玉到了府邸后,看到杨畏知、余朝宗、郑森、王祥、曾英、秦翼明等都在府邸里,他们在商量着如何继续北进,进攻张献忠。 

 刘挺举为了防守重庆城,除了在城内、佛图关、南坪关驻有重兵外,在长江左岸的塔子山、嘉陵江左岸的龙脊山也驻有重兵。杨畏知认为,消灭了刘挺举部后,应乘胜追击,越过青木关、合川进攻成都平原。 

 对杨畏知的提议,郑森表示反对。 

 郑森认为尽管曾英部、秦翼明部参加了重庆战役,但战斗中还是暴露了不少问题,说明曾英部、秦翼明还需要进一步训练。我们把张献忠封锁在长江以北后,大西军必定会派出重兵反扑,我们可以在守城战中逐步消耗大西军的实力,另外,大西军受到我军的压力后,必定会北上与李自成的大顺军争夺川北地区、汉中地区。因此,我军当务之急是趁大西军、大顺军狗咬狗的时候,拯救被大西军、摇黄军围困了大半年的东乡县(今宣汉县)军民,同时消灭在蓬州(今蓬安县)一带活动的摇黄十三家的势力,切断大西军东窜进入鄂西的通道。 

 摇黄十三家(也称姚黄十三家)是崇祯七年(1634年)张献忠留在四川的残兵。那年,张献忠打下了夔州后,本来想继续西进,但慑于威名赫赫的秦良玉手下的“白杆兵”,仓皇撤退时,他手下的姚章儒、黄龙留在了四川。姚天动还参加过农民军的“荥阳大会”,姚、黄留在四川后,他们的军队称为“姚黄军”,由于姚章儒的绰号是“摇天动”,因此“姚黄军”又称“摇黄军”。姚黄军与李自成、张献忠不同,没有政治抱负,也不攻城略地,却专门流窜于乡村,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占据城市的明军苦于应付李自成、张献忠,没法集中力量对他们进行严厉打击,致短时间内摇黄发展成了十三个分支,活动于陕西南部、四川东部、湖北西部。崇祯十年(1637年),姚天动、黄龙死后,袁韬成为该部盟主,继续号称“摇黄十三家”,手下的堂主有整齐王张显、必反王刘维明(也作刘维民,即刘惟灵)、二哨杨秉允(又名杨秉胤,因家中排行老三,故也称杨三)、活阎王马超(也称六队马超)、行十万呼九思、震天王白蛟龙、黑虎混天星王高、夺食王王友进、争食王黄鹞子、顺虎过天星梁时政、小秦王赵多多、等。摇黄十三家主力盘踞在蓬州(今蓬安)、仪陇、相如三县,大营在运山城(今蓬安县燕山寨)。姚黄十三家起先与李自成合作,袭击在四川的明军,如崇祯十年(1637年),李自成自凤翔、汉中攻入四川时,摇黄军就配合李自成分道进攻四川。不过,由于摇黄军成分复杂,内有市井无赖、流氓、亡命之徒,连李自成都不敢信任他们,因此“摇黄十三家”一直作为一支独立的“土寇”为害川北。今年张献忠入川时,摇黄十三家再次与张献忠合作,给大西军带路,使得张献忠能越下牢,渡三峡,如入无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