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御驾亲征(6)(第2页)
崇祯二年(1629年),喀喇沁部首领苏布地(恩克的曾孙,巴固代的儿子)携其弟弟色棱(也作色楞)、万丹伟征(也称万丹伟徴)投靠了后金,苏布地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崇祯四年(1631年),苏布地去世后,由万丹伟征继承喀喇沁首领。
在明清大凌河之战中,万丹伟征率喀喇沁部蒙古人进攻明军。明军失败后,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率70余名明军将领降后金。崇祯七年(1634年),喀喇沁部随清军伐明,克得胜堡后,进攻大同。崇祯十年(1637年),喀喇沁部有3万余部众,兵丁9千余人,清廷为了便于管理,将喀喇沁部编为2旗,清廷封苏布地的儿子固鲁斯齐为札萨克,掌右旗,万丹伟征归于右旗;封色棱为札萨克(历史上,1648年被清廷封为镇国公),掌左旗。崇祯十一年(1638年),喀喇沁部随岳托从墙子岭入关,并在卢沟桥打败了阻击的明军。崇祯十五年(16si2年),喀喇沁部随清军参与了明清松锦会战,围困锦州,击退明军援兵。同年,兀良哈·色棱率5千蒙古兵在谭泰统领下,破黄崖口入蓟州,进入山东。谭泰被黄希宪率领的南直隶地方军击毙于徒骇河后,兀良哈·色棱率残部跟随阿巴
泰从红螺山逃出了关内。喀喇沁部经此一战,损失了3千多人马,占喀喇沁部蒙古兵总数的三分之一,喀喇沁部只剩下了6千余丁。
多尔衮率清兵入关后,喀喇沁部为了效忠清廷,万丹伟征竟然率5千喀喇沁部蒙古兵跟随清军入关,因此留在关外的喀喇沁部只剩下了1千余丁。
首先遭到关宁军进攻的是喀喇沁左旗。
喀喇沁左旗留守的兀良哈·色棱(也称乌梁海·色棱)早就知道明军不仅攻陷了辽阳、盛京,迫使孝庄皇太后提前去了北京,还占领了科尔沁草原,但他认为进入关外的明军只有几千人,布达奇又率3千蒙古兵据守锦州,因此只派出斥候侦查北部西拉木伦河一带的情况,根本没想到明军会从东部进攻自己。当他听说有5千明军从锦州而来时,心想自己手下的大部分兵马都被万丹伟征带走了,余下的400多兵马根本不是明军的对手,于是扔下属民,只带了100多名亲兵一路向西,越过老哈河,逃到了250里外的喀喇沁右旗。
喀喇沁右旗留守的兀良哈·固鲁斯齐(简称固鲁斯齐)看到色棱带着100多人逃来后,忙问道:“怎么回事?”
色棱说道:“不好了,明军打过来了。”
“你胡扯啥,明军怎么会打到这里来?难道锦州失守了?”
“肯定是锦州失守了。”
“我看布达奇就是个废物,竟然把锦州丢了。”然后固鲁斯齐问道:“他们有多少人?”
“有5千多人,都是骑兵。”
固鲁斯齐一听有5千多明军骑兵,心想布达奇只有3千多人,怪不得会丢了锦州,于是说道:“我这里只有600多人,加上你带过来的100多人,也不是他们的对手呀。”
“要不我们去北部,与敖汉部、奈曼部、翁牛特部汇合吧。尽管他们也派了不少兵马进了关,但几部留守的人马加起来,也有几千人了。”
“你说的有理。等我召集手下后,咱们一起去敖汉部。”
等固鲁斯齐召齐人马,准备与色棱一起去敖汉部时,几个斥候纷纷向他报告,东部的喇0嘛沟、小杏沟,南部的大北沟、石门沟,西部的松树沟、鹿沟,北部的二道沟、大南沟都发现有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