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蒙古高原(3)(第2页)
郭辉翰带着3000名战士继续沿着鄂嫩河西进,在布杜兰与苏合台吉率领的蒙古人大战一场后,苏合带着残部逃往巴彦乌拉。郭辉翰与路元贞部会师后,沿着鄂嫩河西进,进攻巴拉登部。巴拉登投降后,在成丹特放牧的阿勒屯台吉根本没想到有大军来攻,匆匆率部抵抗后,最后也带着1200人逃往敖尔告。郭辉翰占领了成丹特(今称曼古特),路元贞留在成丹特,安抚被阿勒屯扔下的撒儿塔兀勒部妇孺,顺便休整。
郭辉翰率主力继续西进,占领迭里温孛勒答黑山(也称德伦宝立德格山)边的宾德尔。
德伦宝立德格山是成吉思汗出生的地方,是蒙古人心目中的圣山,硕垒汗部所辖的台吉额尔克的一支部落就在这里放牧,他们在宾德尔常年驻有200名兵丁。宾德尔的200名蒙古兵对付马贼可能绰绰有余,但看到有3000名大明军队来后,连抵抗的意志都没有,拔腿就跑。
郭辉翰随即向驻牧在宾德尔附近的额尔克手下的那支蒙古人发起了进攻,这支蒙古人部落在受到明军进攻后,在宰桑海古拉带领下,逃往东南部的巴彦阿德拉格,那里是台吉额尔克的驻地。
额尔克的部下大多是兀良哈部的蒙古人,他的手下有500名常备军,还有10门青铜炮,是硕垒汗手底下的大部落。兀良哈部原放牧于肯特山,与成吉思汗部落相邻,因而与成吉思汗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骁勇善战,为成吉思汗的征战立下过汗马功劳。兀良哈部的先祖速不台在蒙古帝国第三任大汗贵由汗(即元定宗)在位时,自觉已年
逾古稀,就申请回到肯特山养老。速不台带着部分族人回到肯特山后,形成的部落也称为“兀良哈部落”,成了世代守护成吉思汗陵墓的部落。
这支兀良哈部经几百年的繁洐,已发展到万户。达延汗统一东蒙古后,由于兀良哈部在平定右翼叛乱时立下了显赫战功,因此在给7个儿子分封天下时,兀良哈部是唯一一个没有被其儿子掌控的万户。嘉靖三年(1524年),兀良哈部的诺颜突瓦、格尔博罗特突然起兵进攻喀尔喀,连博迪汗(达延汗的孙子)派来使者进行调解也不与理睬,这明显是叛乱了,于是博迪汗立即采取行动平叛,终于在嘉靖十七年(1538年)平定了兀良哈部的叛乱,兀良哈部的大小首领全部被处死,然后将兀良哈部的属民分给了几个在平叛中立功最多的几个万户,喀尔喀部也分到了兀良哈部的属民。博迪汗在平叛过程中,部分兀良哈人逃到了西部,成了乌梁海人,后大部属于和托辉特部管辖。
留在肯特山放牧的兀良哈人与北元在辽西建立的兀良哈三卫属同一族系。北元建立的兀良哈三卫,有朵颜、泰宁、福余三卫,降明后,明朝沿袭了北元的三卫名称。可是没过几年,兀良哈三卫又叛明了,此后,叛明的泰宁、福余二卫及朵颜卫的一部分成为了察哈尔、内喀尔喀、嫩科尔沁等部的属民,朵颜卫的另一部分成了喀喇沁、土默特的属民。也就是说到了崇祯年间,兀良哈三卫已消失在了历史河流中,而留在肯特山的兀良哈部也不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