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冰封帝国之阿尔泰山(1)(第3页)
袁时泰率部又沿着额尔齐斯河上溯约60公里后,来到了布尔津河河口。
布尔津河是额尔齐斯河的右岸支流,它发源于阿尔泰山主峰塔万博格多山(今称友谊峰),自源头流出后,一直朝南流,注入额尔齐斯河,河流长约270公里。
额尔齐斯河在布尔津河河口以上已不能通航。铁血军在布尔津河河口登陆后,袁时泰在河口留下100名士兵建基地,这个基地将被命名为“布尔津”。
“布尔津”西南135公里就是准噶尔部的老巢霍博克赛里(今塔城和布克赛尔县地区)。巴图尔浑台吉接任准噶尔部首领后,为了提高自己实力,不仅与俄国人勾结,共同0开发亚梅什盐湖,还在霍博克赛里地区建立了很多定居点,将抓来的布哈拉人奴隶、畏吾儿人在定居点附近种植小米、小麦、大麦、豌豆等农作物,从内地、俄国人那里请来了工匠,在定居点里
制造各种手工品、兵器,还从俄国人那里引进了猪、鸡、鸭等家禽家畜后,进行养殖。巴图尔浑台吉在与俄国人的长期战斗中,看到了城堡的重要性,又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霍博克赛里修筑了城堡,这是卫拉特部修筑的第一座军属堡垒。巴图尔浑台吉通过这些措施,不断增强着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为建立“准噶尔汗国”做着各种准备。
“布尔津”西南300公里就是塔尔巴哈台地区,那是和硕特首领鄂齐尔图的老巢。鄂齐尔图是拜巴噶斯的长子,崇祯十三年(1640年),拜巴噶斯去世后,成了和硕特部的首领。固始汗去了青藏高原后,鄂齐尔图留在了天山南北,与巴图尔浑台吉共为卫拉特部的盟主。
由于准噶尔已有建立“准噶尔汗国”的趋势,因此铁血军的计划是在解决喀尔喀蒙古后,接着解决准噶尔部。
袁时泰在建“布尔津”基地时,铁血军千总濮荣率1000名士兵赶往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克兰河(也称奇兰河)。其余士兵也在军官的带两下,分别赶往阿尔泰山中部其它山口布防。
克兰河是额尔齐斯河的右岸支流,它发源于中阿尔泰山,自北向南后,再拐向西流,然后汇入额尔齐斯河。沿河生长着白桦木、白杨。上游的曼达勒海尔汗山下的克兰河峡谷也是阿尔泰山的一个主要山口。
铁血军从克兰河峡谷越过阿尔泰山,征服在那里放牧的阿尔泰乌梁海人后,就能直接进攻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
中阿尔泰山的东部是和卜多地区(今称科布多地区),是和托辉特部的领地,在那里放牧的就属于阿尔泰乌梁海人。
和卜多地区以南的阿尔泰山称为“南阿尔泰山”,它的西部是面积接近5万平方公里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也称准噶尔盆地沙漠),如喀尔喀蒙古人要从阿尔泰山的南部翻越,他们只能走沙漠的东缘进入天山,当年耶律大石西征时,走的就是这条通道。过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往南,那里是叶尔羌汗国统治的吐鲁番地区;往西是和硕特部控制的地区,因此喀尔喀蒙古人绝不会从南部翻越阿尔泰山,除非他们准备在蒙古高原败退后与叶尔羌汗国,或与和硕特部开战。
南阿尔泰山向东南部延伸的山脉称为“戈壁阿尔泰山”,它长约500公里,海拔在1500-2500之间,地势向东南逐渐下降,山坡较缓。戈壁阿尔泰山地区气候干燥,河流稀少,山谷间有些草地可以放牧,札萨克图汗部本部就在那里放牧。
几天后,进入东、西萨彦岭、阿尔泰山的铁血军各部分别给袁时泰发来电报,他们均已到达指定位置。
袁时泰给铁血军总部发去电报后,郝太极在回电中命令,八月一日准时向唐努乌梁海盆地发起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