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冰封帝国之阿尔泰山(1)(第2页)

 舰队经过布赫塔尔马(今bukhtarma)河河口时,100名铁血军士兵登陆。

 布赫塔尔马河是额尔齐斯河上游右岸的大支流,它发源于阿尔泰山中部,全长约336公里。在上游的阿尔泰山有山口,铁血军在该山口建立防线后,就能防止和托辉特部的蒙古人翻

越阿尔泰山。

 从布赫塔尔马河河口上溯约170公里后,来到了库彻姆(今kurchum)河河口。库彻姆河是额尔齐斯河的右岸支流,发源于阿尔泰山西麓,自源头流出后,先向南流,再折向西流,注入额尔齐斯河,河道长约150公里。

 过了库彻姆河河口,就进入了斋桑湖。

 斋桑湖也称斋桑泊、宰桑湖,蒙古人称为“斋桑淖尔”,为额尔齐斯河上游流经的淡水湖泊,它长约110公里,宽约30公里,湖面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枯水期平均水深4米,丰水期平均水深6米。湖泊的西部有约310平方公里的沙漠,南北两岸除了注入湖泊的河流附近有茂密的草被外,其余都是戈壁。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的时候,就已把斋桑湖纳入了版图。在后世,哈萨克斯坦修建了布赫塔尔马水库后,斋桑湖的水深在11-13米,湖泊面积达5500多平方公里。

 过了斋桑湖,铁血军继续上行。额尔齐斯河上游是杜尔伯特部的传统牧区,由于额其格、保伊勒登跟着来到了布尔津河地区,因此在这一带放牧的杜尔伯特部人没有攻击铁血军。

 袁时泰率部又上溯约120公里后,来到了哈巴河河口。

 哈巴河也是额尔齐斯河的右岸支流,它发源于阿尔泰山中部,长约139公里,主要支流有喀拉哈巴河。因“哈巴河”中有很多小鱼,称为“鳑鲏鱼”,这种小鱼在长江中下游也很常见,而蒙古人称“鳑鲏鱼”为“哈巴”,故而得名“哈巴河”。哈巴河上游有杜尔伯特部的夏季牧场——那仁夏牧场,牧场周围有山口。

 哈巴河上游的东部是喀纳斯湖,它位于阿尔泰山的密林深处,长约25公里,平均宽约2.5公里,湖面面积约4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约1374米。湖区周围是蒙古人、阿尔泰人的传统牧场。喀纳斯湖东北约60公里就是阿尔泰山的主峰“塔万博格多山”,海拔4374米。历史上,俄国人占领北阿尔泰山后,塔万博格多山成了中、俄、蒙的界山,被改名为“友谊峰”,前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它又成了中、蒙、俄、哈的界山。阿尔泰山脉主峰塔万博格多山以北称为北阿尔泰山,该主峰北侧2公里是阿莱岭(今称奎屯峰、奎屯山),是阿尔泰草原与蒙古草原的主要通道。当年,成吉思汗就在阿莱岭曾六次翻越阿尔泰山,在他第六次翻越阿莱岭后,就病死在了返回哈拉和林的途中。

 铁血军千总唐玉率1000名铁血军士兵在哈巴河河口登陆后,赶往那仁夏牧场、阿莱岭。从那里越过阿莱岭就是阿尔泰乌梁海人的牧场。

 “乌梁海人”又称“兀良哈人”,与“布里亚特人”、“卫拉特人”一样,都曾属于“林中百姓”,其先民在唐代称为“都播人”,曾先后臣属于回纥汗国、黠戛斯汗国、西辽,蒙古人崛起后,又臣服于与蒙古人。成吉思汗死后,兀良哈人成了成吉思汗陵墓的守陵人。十六世纪上半叶,兀良哈部发生了叛乱,达延汗的子孙在平叛过程中,一部分兀良哈人逃到了唐努山一带,余部被喀尔喀部瓜分了。

 逃入唐努山一带的兀良哈人一开始归属卫拉特部控制,达延汗击败瓦剌部后,将唐努乌梁海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于是乌梁海人归属喀尔喀部控制。硕垒乌巴什进入唐努山一带后,乌梁海人归和托辉特部管辖,他们放牧的地方也被称为“唐努乌梁海”。

 进入17世纪后,乌梁海人分为三部,一部居于唐努山,称为唐努乌梁海(今称图瓦人);一部居于阿尔泰山北部、西萨彦岭,称为阿尔泰淖尔乌梁海;一部居于唐努山以西、阿尔泰山中部,称为阿尔泰乌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