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冰封帝国之黑龙江(3)


 第525章 冰封帝国之黑龙江(3)

 在伯力地区,大华公司伯力分公司的1万多名矿工正在该地区的黑龙江河段及支流中淘金,河道里还有5艘采金船用砂泵不断地把江底的砂子吸到船舱里。在伯力正北90公里的第尔加河(今dirga河)开采钛铁矿砂。在黑龙江中游嘉荫东20公里的巴什(今犹太州帕什科沃)、东南26公里的巴舒(今犹太州巴舒罗沃)开采锰矿,在嘉荫东65公里的苏塔拉(今犹太州sutara,也称苏达尔)开采铁矿,在嘉荫东北50公里的太谷(今犹太州奥布卢奇耶)开采锡矿,在苏塔拉河、比占河、比拉河开采砂金矿,今后还将去黑龙江南岸的瑷珲、漠河及牛满江、精奇里江及其支流中开采砂金矿,并着手准备开采赖奇(今阿穆尔州赖奇欣斯克)、永州(今阿穆尔州波克罗夫卡)、永宁(今阿穆尔州塔尔丹)、永安(今阿穆尔州索洛维约夫斯克)、凤梧(今阿穆尔州托库尔)、马梅(今阿穆尔州马拉梅尔)、新津(今阿穆尔州皮奥涅尔)、兴隆(今阿穆尔州兹拉托斯图夫斯克)的砂金矿、岩金矿,开采马奇(今阿穆尔州马格达加奇)的高岭土矿。

 历史上,达斡尔人、赫哲人一直在黑龙江及其支流中采集砂金,但由于探矿技术落后,他们在黑龙江流域采集的砂金矿数量很少,黑龙江流域大规模的金矿开采始于1860年。

 1858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后,俄国人占领了黑龙江以北地区、外兴安岭以南地区以及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包括库页岛),不久俄国人就在黑龙江中游的海兰泡、下游的庙街地区发现了砂金矿,1863年在中国的漠河又发现了丰富的砂金矿,此后陆续在黑龙江及其支流中发现砂金矿,有大批的俄国人、中国人、德国人、犹太人、美国人、英国人来到黑龙江地区淘金。俄国人为了管理黑龙江流域的黄金开采,成立了“前阿穆尔河沿岸总督管理局”,到了1885年在黑龙江流域淘金的人数超过了20万,仅在漠河金矿就有1.6万人(俄国人9千,中国人6千,还有少量犹太人、朝鲜人、德国人、美国人、法国人、波兰人),漠河金矿区有700栋永久性房屋、500余间地窖,18家旅馆和客栈,开设了1家音乐剧院、2家珠宝店、7家澡堂、160家商店,组建了1个合唱团、1家照相馆、1家桌球管、1个马戏团,另有法庭、妓院、医院、游乐场。从1861-1885年,黑龙江地区平均年产黄金23.8吨,仅漠河的金矿就平均年产砂金6.81吨。1886年,清廷得知后,出兵摧毁了漠河金矿,原有建筑全部被付之一炬。不久,清廷在漠河西北30公里的老金沟筹开漠河金矿,后来在洛古河、洼希利河、达义河(即瑷珲西山东沟砂金矿)、观音山(东沟金矿)开采金矿,因总局设在漠河,统称“漠河金矿”,1889-1891年,“漠河金矿”共上交军饷131.21万两(40.806吨)。

 1890年,黑龙江北岸的俄国人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探矿技术,在额尔古纳河、奥列利湖、吉拉河、乌第河、科尔河又发现了砂金矿,于是俄国成立了几家采金公司,如阿穆尔-奥列利采金公司、鄂霍次克海采金公司、海兰泡金矿公司、鲍罗温金矿公司、沃尔兹-艾赛特矿业公司、左乌尔斯克矿业公司、新乌德尔斯克金矿公司、奥列卡明斯克金矿公司、普提尔罗夫金矿公司、索夫维尼克金矿公司、提普特尔斯克金矿公司、中西伯利亚公司、于斯可夫金矿公司等46家采金公司,并使用机械化作业,采金效率不仅提高了,采金作业面也变得广而深,1890-1899年,俄国人的这46家公司平均年产砂金28.8吨,众多的私人公司平均年产砂金15.66吨,而清廷在黑龙江右岸的各个金矿仍使用落后探矿技术、老旧的工艺开采砂金矿,平均年产砂金降到了2.8吨。1900年,俄国人借庚子之变,侵占了漠河金矿,采用机械化采金,从漠河盗取了大量黄金。等到1906年清廷收回漠河金矿时,才见识了俄国人先进的采金设备。清廷为了防止俄国人再次侵占黑龙江右岸的金矿,开始引入英国人的采金公司,1904年,英国与清廷就共同开发黑龙江右岸呼玛河的金矿达成协议,大批英国人来到呼玛河开采砂金矿、岩金矿,到1905年,黑龙江右岸有113个砂金矿,砂金矿床面积42.5万亩,而在那年俄国人在黑龙江左岸地区开产的砂金产量达到了281.68吨,可见黑龙江流域的砂金矿有多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