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文莱国平叛(第3页)
婆罗洲岛的面积达74万平方公里,当年文莱趁大明闭关锁国时曾占领过吕宋岛、郑和岛,你说刘云龙希望看到一个统一的婆罗洲岛出现在大明国的南方吗?
文莱国平定卡拉卡苏丹国的叛乱后,三发分公司总干事苏敏杰代表大华集团与黄孝本签下了租借拉让河两岸土地的协议。这份协议是大华集团三发分公司与文莱国签订的第二份土地租借协议,第一份协议是租借卡普阿斯河两岸土地的协议,土地面积约4500平方公里,那里因地形平坦、降水量多、植被茂盛,形成了卡普阿斯河三角洲,尽管沼泽密布,但极适宜于种植庄稼;第二份协议就是租借拉让河三角洲的协议,这里森林密布、土地肥沃,也是一大片未经开垦的荒地,土地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
这二块土地的租借期都是九百九十九年,协议的主要内容与汪洪亮与柬埔寨签订的租地协议差不多,大致内容是:大明国农民有往来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设立公司自由、成立保安队自由、航行自由;大华公司向文莱国支付土地租金后,大明国农民不再向文莱国上交任何额外赋税,不服文莱国的任何杂役、公役;大明国农民在文莱国无服兵役的义务;大明国农民除服从大华集团公司的辖制外,不再听命于文莱国任何官府的指令;大明国农民与文莱国臣民之间的刑事案件、民事纠纷,由大华集团参照文莱国的律法判决,但文莱国不得插手大明国农民之间的刑事案件、民事纠纷。
三发分公司租下这二块土地后,一下子向卡普阿斯河三角洲、拉让河三角洲运来了40万难民,人均分得土地25亩。难民来到卡普阿斯河、拉让河两岸后,把卡普阿斯河三角洲称为“新湖州”,把拉让河两岸称为“新苏州”,并把他们居住、耕作的地方起了很多地名,如在拉让河三角洲就取了泗务(今tu)、吉运(今gdex)、芦楼(今julau)、马钱(machan)、明城(今ming shing)等地名。
后来,汪洪亮与柬埔寨签订的租地协议、苏敏杰与文莱国签订的租地协议以及大华公司与德尔纳特国、马京达瑙国、蒲端国签订的协议在国内被公开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在《姑苏新报》上把这种行为称为“新殖民主义”。不过,他们在报纸上也为这种“新殖民主义”进行了辩解,他们说道,欧洲人的殖民主义是以肮脏的、血腥的、掠夺式的手段进行的,而大明国的殖民主义是以和平的、拓荒式的、输血式的手段进行的。于是,国内有些人称刘云龙为大明国的“哥伦布”,有些人称刘云龙为“崇祯帝”、“义兴帝”时代的“郑和”,在习武堂任教的孙奇逢干脆写了一本书《大明国殖民伟人——刘云龙传》,刘宗周写了一本《新时代的霍去病——刘云龙》。
历史上,婆罗洲岛卡普阿斯河两岸的耕地是十八世纪兰芳共和国时代由汉人开垦的,拉让河两岸的土地是十九世纪末由民主革命家黄乃裳租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