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文莱国平叛(第2页)
卡拉卡苏丹国位于卢帕河流域,境内农业发达,盛产稻米,商业繁荣,首府诗里阿曼就是个大港口。自万历六年(1578年)西班牙人攻陷文莱都城后,卡拉卡苏丹也开始与文莱离心离德,前几年干脆不再听文莱苏丹的号令,公开反叛了,要不是西部的三发苏丹是文莱苏丹的坚定支持者,从西部给卡拉卡苏丹予以军事压力,说不定卡拉卡苏丹的军队都要进攻文莱都城了。
黄孝本的军队到达卢帕河后,与三发苏丹国的军队联合攻克了诗里阿曼,把卡拉卡重新纳入了文莱国版图,然后与三发苏丹的军队坐船南下,开始进攻苏加丹那。
苏加丹那早年是文莱国的属国,爪哇岛的马打蓝苏丹国崛起后,在荷兰人的阴谋诡计下,归附了马打蓝。等到文莱国的军队到达苏加丹那时,马打蓝正在与万丹开战,根本抽不出兵力来增援苏加丹那。几天后,苏加丹那苏丹不得不向文莱国军队投降。
文莱国军队正想继续南下进攻班查苏丹国(即马辰苏丹国)时,从东部传来消息,戈瓦国的军队已进入了伯劳苏丹国,文莱国东部的军队在蒙塔让河、打拉根岛、布纽岛一线与戈瓦国的军队对峙。于是,黄孝本不得不把西部的军队调往东部,可把部队从西部的苏加丹那前往东部的伯劳,有2000多公里路呢,不是一下子就能到达的,等他们到达伯劳时,铁血军已封锁了蒙塔让河。
此时,文莱国军队与戈瓦国、伯劳联军正在蒙塔让河激战。
由于蒙塔让河的北岸有大华公司的蒙加鲁通煤矿,河道中不时有大华公司的运煤船只通过,这些运煤船都是蒸汽机动力的,在任何时候都能在蒙塔让河畅行,河面上还有铁血军的舰船护卫。文莱国、戈瓦国都不敢惹这些运煤船,更不敢惹铁血军的舰船,看到运煤船通过时,都停止了炮击。待大华公司的运煤船离开后,双方再开战。
经数天激战后,因文莱国军队人数不足,快出现不支状态。这个时候,铁血军的舰船干脆停在了河道中间,把双方军队隔开了。
文莱国、戈瓦国都有舰船,但由于造船技术的限制,排水量最大只有十几吨,还没有压舱石。这么小排水量的舰船,又没有压舱石,用于运兵还行,不能用于炮舰,因为开炮时船只在后坐力的作用下会晃动的很厉害,弄得不好还会倾覆,因此他们的炮舰与大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炮舰不同,是将三个木排呈“品”字形连在一起,大炮架在前面的木排上,而且只能架一门大炮,后面的二个木排用于操纵船的航行,上面竖有桅杆,还有掌控方向的舵。这种舰船,马来人称为“帕拉胡”,是一种无甲板的舰船,可以乘坐6名水手兼炮兵。这种舰船看似很轻便,但只要挨上一炮,炮舰基本就废了,而欧洲殖民者的一艘炮舰往往有二三十门大炮,战场上只要炮舰没有严重受损,即使被毁了几门、十几门大炮,其它没损毁的大炮依然还能还击,也就是说文莱国、戈瓦国的炮舰与欧洲殖民者的炮舰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另外,在这个年代,没有蒸汽机动力的舰船如想从大海进入内河,大多得在涨潮时顺着潮水才能进入内河,如你想靠人力把船用纤绳拉进去,上岸的纤夫就成了敌人的靶子。
占据优势的戈瓦国军队见铁血军介入后,觉得很气愤,可想到自己这种舰船在铁血军几百吨、近千吨的舰船面前连个渣都不是,于是不得不隔着蒙塔让河与文莱国军队对峙,直到特尔纳特苏丹国的军队进攻苏拉威西岛中部时,戈瓦国就撤回了部分军队,保卫苏拉威西岛本土。尽管戈瓦国留在伯劳的军队被抽走了大部分,可文莱国的军队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双方继续隔着蒙塔让河对峙。
文莱国见与伯劳国的战况陷入胶着状态,赶紧又从大华公司购买了武器弹药后,命令在半途中军队回到苏加丹那,继续进攻马辰苏丹国。
婆罗洲岛的南部是马辰苏丹国,马辰苏丹国也曾臣服于文莱,自嘉靖年间反叛后,一直与文莱在争夺地盘,吞并了西南部的哥打瓦林因苏丹国(kotawaringin),疆域西起毕拉河(今,为印尼西加里曼丹省与中加里曼丹省的界河),北到马勒山脉(今muller),东至莫拉图斯山脉以东的东海岸。戈瓦国势力进入婆罗洲岛后,马辰苏丹国又与戈瓦国对峙。马辰得知文莱已重新征服了基纳巴塘岸、卡拉卡、苏加丹那,又在蒙塔让河与戈瓦国开战后,于是边战边退,消耗文莱国军队的弹药,同时也为了争取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马辰苏丹国赶紧派人来到安不纳岛,从刘静逸那里采购了大批武器弹药,训练军队。等到文莱国进攻马辰的军队弹药消耗的差不多时,马辰苏丹国的新军也练成了,于是文莱苏丹国、马辰苏丹国、戈瓦国开始在婆罗洲岛上互相混战,最后谁都奈何不了谁,于是婆罗洲岛被文莱、马辰、戈瓦三国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