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南下卑诗地区(第2页)

 在后世,温哥华岛上有二大煤田,一个煤田位于岛北部的夸斯湖到塔西斯一带,煤田长度约110公里、宽约25公里,煤质为烟煤,可炼焦;另一个煤田位于

岛东部的沿海地区,从坎贝尔湖一直延伸到维多利亚,煤田长约220公里、宽度在30-50公里之间,煤质为褐煤。岛上的煤矿都是可以露天开采的,开产难度很小。岛上还有金矿、铜矿。金矿中不仅有砂金矿,还有岩金矿,砂金矿主要分布在本森湖附近,岩金矿主要位于从艾伯尼到盐泉岛的金矿带上,以中小型金矿为主。大型金矿位于岛北部的丘科特,是个大型铂金矿,铂储量477吨、黄金储量189吨、钯储量76吨左右。岛上有个大型铅锌矿,位于马拉瀑布附近,铅锌储量580万吨、铜储量75万吨、黄金储量490吨、白银储量1.5万吨。温哥华岛除了丘科特的大型铂金矿、马拉瀑布的大型铅锌矿外,在维多利亚东50公里的乔丹河及东海岸韦斯特霍姆西7.5公里的峡谷各有一个大型铜矿,韦斯特霍姆附近的这个峡谷因产铜,被称为科佩峡谷,即铜峡谷的意思。温哥华岛也有大型铁矿,主要分布在岛北部的威洛溪地区,由于地处山区,在修通道路之前,暂时不开采。温哥华岛也有丰富的石灰石矿,维多利亚北的布伦特伍德湾(brentwood bay)沿岸就有大型石灰石矿。

 温哥华岛附近的盐泉岛有14个冷水盐泉,盐度高于海水,可以利用这几个盐泉的泉水来晒盐。盐泉岛的冈日附近还有一个小型金矿(今恒河金矿)。

 温哥华岛东海岸的纳奈莫(今nanaimo)不仅有煤矿,还有汞矿。

 历史上,纳奈莫的煤矿于1849年开采,1949年闭矿。东南10公里的山谷因产水银被称为“辰砂谷”(今cinnabar valley,英文cinnabar即硫化汞、朱砂、辰砂的意思),汞矿开采完后,被改造成“理查德湿地公园”(今richardrk)。

 裴纬带着他的勘察小队来到了在维多利亚西北200公里的特克塞达岛。

 特克塞达岛长约50公里,宽约10公里,面积在300平方公里左右。岛上也有几百个印第安人。

 裴纬在特克塞达岛中西部的南海岸登陆后,看到岛上有茂密的冷杉林,还有茂密的铁杉灌木。勘察队员们砍掉地面上的树木、灌木后,开始下钻勘探。在刘云龙提供的图纸上,这里有储量在2亿吨以上的磁铁矿,这个磁铁矿不仅有品位在43%左右的铁,还含有铜、金。由于这个铁矿距海岸线仅1.1公里,大华公司准备优先开采这个铁矿。

 在后世,特克塞达岛的铁矿也被称为特克赛达铁铜金矿,于1900年开采,在20世纪末闭矿。

 裴纬的勘察队在完成了这里的铁矿勘探后,将去岛北部的鲸鱼湾(今blubber bay)勘察白云石矿,然后去斯普拉特湾(今y)勘察石灰石矿。

 窦万奴带着士兵、难民在温哥华岛登陆时,欧阳旭光在季重权的2000名铁血军战士的护卫下,带着5万名难民在卑诗地区菲沙河河口的威东(今加拿大温哥华市)登陆。

 正在河口捕鱼的印第安人看到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后,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特别是看到有人骑在没有角的“牛”身上后,心想这里的野牛狂的人,根本不会让人骑,这些“野牛”怎么会让人骑的?而且还没角的。他们不知道这不是“野牛”,而是“马”。河口的印第安人很想阻止这些人登陆,但对方人数是在太多,而且是连“野牛”都能驾驭的“妖人”,觉得还是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好,于是就纷纷跑开了。

 在菲沙河三角洲渔猎的印第安人属于阿塔帕斯卡人斯托洛部落,人数约在3000人左右,是印第安人的一个大部落。

 阿塔帕斯卡人广泛分布于北美洲,阿拉斯加、育空地区、卑诗地区的印第安人都属于阿塔帕斯卡人。

 威东在温哥华岛维多利亚北约75公里,正处在菲沙河三角洲。菲沙河三角洲长约160公里,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注:今天的菲沙河三角洲因泥砂冲积,面积扩展到2800平方公里左右),覆盖着红杉、云杉、雪松、花旗松等针叶树木,也有白桦、白杨、枫树、紫荆、白蜡木、橡树等阔叶树木,还有杜鹃、红缨、蔓越莓等灌木。这里土地肥沃,把地面的树木、灌木砍伐掉后,至少可开垦200万亩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