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占领嫩江(第2页)
成为了哈撒尔的属民,成为“科尔沁”的一部分。大明初期,郭尔罗斯部属于奴儿干都司撒叉河卫,成为兀良哈三卫的成员之一。崇祯六年(1633年),郭尔罗斯部台吉古木、布木巴降后金,隶属于科尔沁右旗。多尔衮诏令蒙古人南下后,郭尔罗斯部的大部分人也南下了。历史上,满清征服中原后,于顺治五年(1648年)设置郭尔罗斯前旗、郭尔罗斯后旗。
杜尔伯特部与郭尔罗斯部一样,也是蒙古的古老部落之一,是成吉思汗第十一世祖朵奔篾儿干的哥哥都蛙锁豁儿的子裔,属于蒙古“黄金家族”的旁系亲属,他们的祖先孛罕曾是元朝大臣。杜尔伯特部原先游牧于额尔齐斯河畔,后来一部分回到了蒙古族的发源地呼伦贝尔。此后,杜尔伯特部分为了东、西两支,留在额尔齐斯河流域放牧的杜尔伯特部成了卫特拉蒙古(即漠西蒙古)的四部之一,回到呼伦贝尔的杜尔伯特部称为了杜尔伯特部的东支。杜尔伯特部东支后来又逐渐东移,来到了嫩江、通肯河一带放牧,隶属于嫩科尔沁部。天启四年(1624年),杜尔伯特部随嫩科尔沁部投靠了后金后,参加了对索伦部、大明的征伐。四月,杜尔伯特部也相应多尔衮的号召,在首领色楞、嘎尔玛的率领下南下,只留了少量人马留守。
在元代,因有很多汉人在嫩江的上游替蒙古人冶铁、打造兵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村落,称为“布克村”。明代设立奴儿干都司后,这里归奴儿干都司管辖,留在布克村的汉人继续为蒙古人冶铁。几百年来,附近很多部落的人都逐渐融入了蒙古族,只有布克村的汉人还保持着自己的生活习惯。
蒙古科尔沁部落投靠后金后,因满蒙贵族经常通婚,清军在这里设有驿站。科尔沁蒙古人归附满清后逐渐南迁,科尔沁草原北部几乎空了。经皇太极恩准,北部黑龙江索伦部达斡尔人、鄂温克人迁居到了嫩江上游流域。达斡尔人属于半牧半农民族,他们到了嫩江上游流域后,在首领德勒布、索朗阿的带领下,一边放牧,一边耕种。德勒布、索朗阿率领的达斡尔人还参加了清军征讨“叛将”叶雷的行动。多尔衮号令蒙古人、索伦部南下后,德勒布、索朗阿也率领几千索伦人南下了。
历史上,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将位于“布克村”的驿站称为“卜奎”,康熙三十年(1691年)在此建城,称为“齐齐哈尔”。所以“齐齐哈尔”之名并不是来自于蒙古语,而是来自于达斡尔语,意为“天然牧场”之意。
铁血军在占领三姓地区后,刘积福、千总徐晔带着1000名士兵顺着松花江南下,去占领阿勒楚喀城。
阿勒楚喀城在金代时称为“上京”,是金国的陪都,是两大汉军万户侯的驻地。元代时是蒙古人的放牧地,大明初期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满清占领这里后,由于这里是科尔沁草原的东缘,为便于控制蒙古人,就利用被废弃的“上京城”遗存的建筑材料修筑了“阿勒楚喀城”。在后世,随着阿勒楚喀城经济的发展,将该城改名为“哈尔滨”。在蒙古语中,“哈尔滨”是“平坦的草甸”的意思。
刘积福、徐晔去占领阿勒楚喀城时,邹梦符带领1000人马一直向西,来到了距三姓900里的嫩江上游,在击毙了几十名索伦士兵后,轻松占领了布克村。据布克村里的汉人铁匠称,上个月中旬,从盛京来人,要求这里的索伦人除了少部分人留守外,其余的全部跟随摄政王南下。
邹梦符在嫩江边望着周边辽阔的土地,从地上抓了一把土,他看着手里黑黑的土壤,心想这里的土真肥呀,怪不得刘总说这里能种植水稻。
突然,一个百总前来向他报告,斥候来报,有3000名蒙古兵、索伦兵正向这里而来。
邹梦符听后明白了,这是留守在科尔沁北部草原的蒙古兵、索伦兵准备来夺回布克村了,于是说道:“准备迎战。”
嫩江西,3000名蒙古骑兵、索伦骑兵在蒙古佐领哈丹巴特尔的率领下,向东而来。
哈丹巴特尔是巴达礼的部将,巴达礼率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大部分蒙古人随多尔衮南下后,他奉命留守。前几天,从各地传来消息,说几千名明军从东而来,还占领了布克村。尽管他不知道这些明军是哪来的,但他知道要是让这些汉人占领了科尔沁草原北部,巴达礼亲王会砍了自己的头,于是赶紧集合了部队,并派人联络了留守在嫩江上游一带的索伦人,准备消灭这些明军,夺回布克村。
哈丹巴特尔来到嫩江边后,看到嫩江西岸并排站着9个纵队,每个纵队站成4排,每个纵队之间有一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