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钦差大臣李建泰(第2页)

 鄂伦春大叔走远后,李琚顺着他刚刚指的方向,前往20里远的兵站。

 清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置的兵站,与大明设置的巡检司差不多,人多的有十几个人,少的只有五六个人。不过,伯力是大屯子,有1000多人,因此清朝在伯力的兵站有100多人,还管辖着周围50多公里范围内的几个小屯子。

 到了晚上,李琚带领的200多名安保士兵悄悄地包围了兵站,一场静悄悄的刺杀后,李琚带着士兵离开了兵站。

 这是李琚带兵进入黑龙江地区后遇到的最大的一个兵站。解决了这个清军兵站后,李琚带着人开始赶往上游的朱舍里。朱舍里位于松花江、黑龙江交汇处,也即后世的同江,明代设置奴儿干都司时,称为奥利迷城,后金建立后,鄂伦春人在松花江河口建了个大屯子,称为朱舍里。春节前

,李琚赶回巴宁诺过春节时,有几支侦查兵并没有回去过春节,而是沿着黑龙江一直往西进行侦查。李琚要在朱舍里接应从黑龙江上游侦查的人员,然后赶回巴宁诺。

 开春后清军要去库页岛的话,必须在巴宁诺渡海。李琚的人会在那里等着他们。

 正月二十五,刘云龙的母亲宣布了一个消息,下个月初三是黄道吉日,李必恭的父母要来提亲了。

 原来那天喝满月酒时,李必恭找他的父母商量后,他父母怕高攀不起,就咨询了钱瑞林。

 钱师傅就说啥叫高攀不起?小四是公子殿下的干弟弟、师弟,别人家的女儿还不敢嫁给小四呢。小四要是娶了彩梅,那叫亲上加亲,最合适不过了。

 于是李必恭的父母就托媒人来说媒。

 自那天黄丽菊说彩梅的心上人整天在眼前晃悠呢,张大妹心里就有数了,这次见媒婆来说媒,就问了彩梅,见彩梅害羞地跑了,才知道这个死丫头暗地里果真看中的就是小四。事情就这么成了。

 随后,母亲又开始抱怨了,说家里还有一位大姑娘,咋就没人来提亲呢?母亲说的自然是干女儿陶红。

 黄丽菊听到婆婆的抱怨后,说道:“妈,你放心,她迟早会嫁入豪门。”

 张大妹一听,忙问道:“你说苏州城哪个有钱人家会来提亲?”

 黄丽菊抿着嘴,笑了笑,说道:“不用别人来提亲,她自己会走入那家豪门的。”

 张大妹忙说道:“是谁家呀?再说,哪有大姑娘自己走入婆家的?”

 黄丽菊却再也没说一句话,独自回了内屋。

 张大妹望着黄丽菊的背影,心里想着陶红究竟看中的是哪家豪门?

 正月二十六日,在山西太原城,巡抚蔡懋德正在视察三立书院。

 蔡懋德是南直隶昆山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的进士,历任杭州推官、江西提学副使、山东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在江西期间曾在白鹿书院主讲《孝经》。崇祯十四年(1**1年)擢右佥都御史后,巡抚山西。他就任山西巡抚后,重开了已废弃的三立书院,继续聘任傅山为山长(即院长)。

 傅山,又名傅青主,山西太原人,是曾任山西提学袁继咸的弟子,崇祯十一年(1638年)袁继咸修复三立书院时,傅山出任三立书院山长。他本人不仅字写得好,还精通岐黄,是太原有名的郎中。后世梁羽生的小说《七剑下天山》中的“傅青主”就是以他为原型。

 傅山陪着蔡懋德走近一间教室,见到教室里坐着24名学生,讲台上一名教授正在讲述《战守与火攻》。

 两人在教室外隔着窗听了一会儿,蔡懋德问傅山:“这位教授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