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安不纳岛(第2页)

 在巴东,刘云龙指着地图告诉刘静逸:“安不纳岛距淡马锡560多公里,距河仙镇830多公里,距西贡800多公里,距婆罗洲岛只有250多公里。今后你要派舰船长期驻扎在这里。南海是我大明的门户。你把他守好了,今后任何外国舰船就再也不敢在南海肆意妄为,我国的侨民和商人可以放心地来往于东南亚。”

 “不还是有郑芝龙舰队吗?”

 “你以为郑芝龙手上干净?他明着是大明的舰队,暗地里也干着海盗的勾当,而且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互相勾结。”

 “郑芝龙私通外国?”

 “什么私通?都已经是明着和他们勾搭了。当年荷兰人是怎么去了台湾的?你以为当年荷兰人是真被郑芝龙打败的?是福建官员瞒着朝廷与荷兰人谈判后,荷兰人才去了台湾。”

 “荷兰人让出了小小的澎湖列岛,却占领了几万平方公里的台湾,福建官员也太傻了吧?”

 “福建官员是想让荷兰人去进攻台湾岛上的海盗。”

 戚继光抗倭后,大明陆地上的倭寇被剿了个干净,只剩下了台湾岛上几股倭寇。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沈有容先后三次进入台湾,剿灭了岛上的倭寇,可惜朝廷并没有在岛上驻军,台湾岛又被几股海盗所控制。由于明朝自郑和下西洋后实行海禁,大明水师逐渐凋落,到了万历年间、天启年间,大明的水师的质量还不如海盗,朝廷对躲在台湾岛上的海盗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些海盗中,又以郑成功为最大的海盗集团。

 荷兰人占据澎湖列岛后,大明数次举兵攻打都以失败告终。天启三年(1623年),福建官员派人与荷兰人谈判,提出如荷兰能放弃澎湖列岛的话,可以迁往台湾,还允许两国进行通商。福建官员的设想就是想让荷兰人去对付躲在台湾岛的海盗。福建官员提出的条件遭到荷兰人拒绝后,朝廷不得不再次举兵,出动了200多艘舰船、数万士兵进攻澎湖列岛,而荷兰人只有13艘舰船、900多人。双方激战18个月,荷兰人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绝境,大明也花费了近20万两银子。僵持不下时,双方再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之前的条件。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人撤离澎湖列岛,转而进攻台湾。

 “郑芝龙打不过荷兰人才投靠朝廷的?”

 “对。荷兰人去了台湾后,岛上的海盗哪是荷兰人的对手?郑芝龙看到荷兰人轻松灭了岛上的几股海盗后,不得不寻求靠山,于是在崇祯元年(1628年)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朝廷册封他为‘五虎游击大将军’,此后郑芝龙的部队发展到了3万多人,船只也有了上千艘。”

 “后来郑芝龙就与荷兰人共同在海上收税?”

 “对。”

 “那郑芝龙也太傻了吧?”

 “不是郑芝龙傻,是他太聪明了。郑芝龙退出台湾来到厦门后,知道凭自己的实力奈何不了荷兰人,但又不想失去海上经济,就主动与荷兰人进行谈判。荷兰人一看郑芝龙投靠了大明朝廷,背后有朝廷撑腰,如硬要与郑芝龙冲突的话,也得不到多少便宜,就同意与郑芝龙签订了为期3年《自由贸易协定》。谁知崇祯二年(1629年),郑芝龙的部下李魁奇趁郑芝龙去福州的时候,带领一大批郑芝龙的部属叛变,占领了厦门。郑芝龙为了夺回厦门,向荷兰人借兵。崇祯三年(1630年)荷兰人就出动了舰队,并纠集了投靠荷兰人的原台湾岛的另一股海盗钟斌,帮助郑芝龙夺回了厦门。郑芝龙为了答谢荷兰人,与荷兰人重新进行了谈判,签订了新的《自由贸易协定》,不仅答应每年向荷兰人供应货物,还允许荷兰舰船可随意出入台湾海峡,双方同时在海上收取关税,甚至允许荷兰人可进入厦门自由贸易。”

 “朝廷竟然会允许郑芝龙这么干?”

 “尽管朝廷实行的是海禁政策,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来到中国后,朝廷自己没有强大的水师去防备这些西洋人,不得不依靠郑芝龙的水师,因此当时的福建巡抚熊文灿就默许了郑芝龙与荷兰人签订的协议。崇祯六年(

1633年)新任福建巡抚邹维琏认为郑芝龙只是一个游击将军,根本不能代表官府,所以不认可郑芝龙与荷兰人签订的协议。于是在当年的7月—10月间爆发了料罗湾海战。海战中,荷兰人出动了21艘舰船,纠集了海盗刘香向厦门发起了进攻,福建方面出动了150艘舰船进行反击,击沉了‘布鲁克海文号’(brouckerhaven),俘获了‘斯罗特迪克号’(slooterdijck)。料罗湾海战胜利后,郑芝龙派人安抚荷兰人,并承诺继续履行之前与荷兰人达成的协议。崇祯九年(1636年)朝廷任命郑芝龙为福州都督后,掌握了更大的权力,台湾海峡成了郑芝龙的内湖,独享了朝廷在南海的贸易之利。”

 “打赢了,还继续履行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