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安不纳岛
第286章 安不纳岛
桑欣将军在西贡与李贤的部队对峙时,刘云龙、刘静逸正在安不纳岛。
“安不纳岛”即后世的纳土纳大岛,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几乎有20个太湖西山岛那么大,其距婆罗洲岛250公里。东汉时期杨孚写了一本《异物志》,这是专门记录周边国家和地区风土人情、自然环境的一类书籍。
在《异物志》中,杨孚写道“涨海多崎头,水浅多磁石”,就是说这个地方岛屿很多,是个群岛,而且有很多海拔不低的岛屿。该海域水很浅,到处都是暗礁。“磁石”即磁铁,说明岛上磁铁矿很多。
“安不纳岛”曾被大明称为“万生石塘屿”。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时,郑和舰队一直将该岛作为中转站。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归国后,向朝廷请示是否放弃驻守“万生石塘屿”?明宣宗考虑到该岛是南海的重要门户,当即赐字“万生屿,安不纳”。此后,以曾沅芳为首的一批船工,奉皇帝御旨在岛上居住了下来,后奉旨将“万生石塘屿”改名为“安不纳岛”,将周边的200多个岛屿统称为“安不纳群岛”。朝廷在“安不纳岛”设置了县,第一任县令就是曾沅芳。
船工在“安不纳岛”居住下来后,因岛的东部有个盆地,就在岛上种植水稻、热带作物。他们不仅是航海高手,也是造船专家,于是不少人经商来往于祖国大陆、渤泥、苏禄、马来半岛、爪哇岛。由于岛上的居民都不用纳税,因此岛上居民的日子过得蛮滋润的,几乎没贫困户。曾沅芳家族的地位很高,其妻子90岁时还享有崇高声誉,被尊称为“曾母”。
安不纳岛西面的群岛被称为“曾母西群岛”(即今印尼的“阿南巴斯群岛”)。
安不纳岛南面的群岛被称为“曾母南群岛”(即今印尼的“淡美兰群岛”)。
刘云龙、刘静逸带领舰队离开河仙镇,航行了830公里后,来到了“安不纳岛”。还没靠岸,刘静逸就向刘云龙报告,港口发现有荷兰人的舰船。
荷兰人为了方便他们的舰船、商船进出中国南海,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在“安不纳岛”建立了基地,但还没占领“安不纳岛”。
历史上,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荷兰人退出中国南海。南明几百残兵和几百家属不愿意接受满清统治,就逃到了安波那岛,张杰绪在岛上建立了王国。张杰绪去世后,内部发生纷争,荷兰人趁机于1740年荷兰人占领了安不纳岛。荷兰人占领安不纳岛后,因岛民是不纳税的,这是荷兰人所不允许的,就把它改名为“安波纳岛”。后来又认为“安波纳”与马鲁古群岛的“安波纳”同名,遂又将其改为“纳土纳”。
刘云龙一听岛上有荷兰人的舰船,二话不说,就下令消灭岛上的荷兰人。
刘静逸用2发炮弹把荷兰人的1艘四级军舰送到了海底,登陆后将基地内的荷兰人全部俘虏了。
安不纳岛的岛主叫盛鼎文,他住在岛东南部的巴东。
盛鼎文尽管是岛主,可岛上不仅有荷兰人,还盘踞了几股海盗。
在南海猖獗的海盗,除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郑芝龙这几股兵匪合一的海盗外,主要是日本人、苏禄人、武吉斯人和其它华人的海盗。
日本闭关后,海外的很多日本武士不是做了雇佣军,就是做了海盗。
苏禄人海盗自然是来自苏禄群岛。
武吉斯人海盗主要是来自苏拉威西岛。
其他华人海盗主要是来自大明的广东、福建。
盛鼎文看到荷兰人以及这些海盗,就头疼的要死。荷兰人要求岛上所有进出的物资必须经过他们同意才能放行,俨然代替自己成了岛主。自己没军队,郑芝龙的舰船也只是偶尔来几次,来了还不如别来,来一次岛民就要遭殃一次,因此他拿岛上的荷兰人、海盗们一点办法都没有。他在公馆里听到海边传来几声炮响后,出来一看,荷兰人的军舰消失了,不久就看到了几百个身穿蓝色制服的人,持着枪登陆,冲进了荷兰商馆,把里面的荷兰人全部俘虏了,不听话的直接砍了。他上前一打听,才知道是朝廷派来的人。
刘云龙登岸后,听说盛鼎文是岛主,就让他介绍岛上的情况。盛鼎文就把岛上几股海盗的情况说了一下。
随后,盛鼎文就看到那些穿蓝色军服的人,离开港口,去清剿岛上的海盗了。自己还被告知,今后未经允许不许离岛。
盛鼎文心想,这算怎么回事?难道自己成了囚犯?可去年来到岛上的
一些新居民看到这支军队的头目后,竟然对他顶礼膜拜,视他为救命恩人。
这些新居民是当年借了刘云龙的几两银子后,被高柄兴带到这里的。当初要不是有他借的几两银子,说不定就活活饿死了。你说他们对刘云龙能不感恩涕零吗?已赚钱的人赶紧把所借的钱还给了刘云龙,没钱的人也赶紧和刘云龙打招呼,问能否等赚到钱后再还钱?对于家境困窘的人,刘云龙怎么可能去催他们还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