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云南楚雄府(第2页)
街旁有好多店铺,有米铺、铁铺、竹铺、小吃铺,好多妇人在家门口用纺机在纺线、织布,这些纺机在周泉等人看来都是老掉牙的机器了。
很快,杨玉候领着周泉来到了府衙。衙役进去通报后,楚雄府知府罗建璠率同知朱奉镶、通判欧先表、通判杨达?、楚雄府教谕杨恪、楚雄卫指挥使王承宪、楚雄县知县李爵佐、楚雄县县丞杨宗儒、楚雄县教谕李起凤接待着周泉、茅苇山、李应紫、夏立洪等人。
周泉等人进了府衙,坐定后,周泉对罗建璠说道:“麻烦罗大人给我的人张罗一下。”
罗建璠说道:“总管大人,我已派人去清理驿站了。”
“清理驿站干嘛?我的意思是说,你派人替我去找几家客栈就行了。”
“你们不住驿站?”
“驿站能住下我们这么多人吗?再说即使能住下我们这么多人,我们也不是住一天、两天,期间万一有其他官府的人来,你怎么安排?”
罗建璠心想也对,王府不是几天功夫就能修建好的,至少半年。不过住客栈比住驿站要花更多的银子,于是问道:“那行,我派人替你去几家客栈,只是这费用......?”
“罗大人,你放心,住客栈的费用都由我家公子承担。”
按理,王府都是有官府建好后才入住的,尽管楚雄王府由楚雄王自己出钱建造,但在王府建成前,周泉等人的住宿费用还得由官府承担。现在罗建璠一听楚雄王愿承担王府建造期间总管等人的住宿费用,忙谦虚地说道:“这太不好意思了。”
“我们也是想着能为贵府省点钱。”然后周泉问道:“罗大人,你能介绍下府境内的物产吗?”
于是,罗建璠就介绍了楚雄府的物产,农作物有稻子、麦子、棉花、包谷、番薯、葡萄、黄麻、枇杷,矿产有盐、银、铜、铁、铅。
周泉一听心想,看来刘总说的一点不错,楚雄也开始种植玉米、红薯了,就问道:“包谷、番薯种植的多吗?”
“不多,就山区有些山民有种植。”
“亩产量如何?”
“总管大人,包谷、番薯并不是这里的主食,我们没统计过亩产量。”
周泉听后就知道山民种植了包谷、番薯后是不缴纳田赋的,这个倒是利用利用,今后让矿区附近的山民多种植些玉米、红薯。他想起刘总交待过的定边(今南涧县)有温泉水,可以制碱,就问道:“府境内出产白碱吗?”
“白碱?我们府境内没有,大理府巍山县倒是出产白碱。”
巍山县的白碱生产已有近千年历史了。巍山县文笔山有个“南诏汤池”,当年还是“南诏国”王室人员泡温泉的地方。与“南诏汤池”隔“西河”不远处有个温泉(位于今洗澡塘村),这个温泉富含碳酸盐、硫磺,
当地人就取这个温泉水,经整墒、洒水、取土、过滤、熬制、拓碱等十几道工序制碱,获利颇丰。在后世,“南诏汤池”成了旅游景区之一,有兴趣的话,还能参观洗澡塘村的村民制碱。
刘云龙说的定边县(今南涧县)白碱,历史上是雍正七年(1729年)才开采的,位于礼社江右岸把萨拉大箐。那里有一座死火山,山上一直有一股清泉流出,雍正年间,那里的村民发现泉水中富含碳酸盐、硫磺,就与巍山县一样开始制碱,形成了今天的碱坝村。
周泉听后心想,楚雄府境内有井盐,在硫酸厂建成前,可以利用定边县的温泉水制碱。有了碱,才能发展化学、玻璃、纺织等工业。他又对罗建璠说道:“罗大人,今后我们要在境内开采矿产,希望贵府能多多支持。”
罗建璠自接到塘报,知晓了境内要来一个楚雄王,一直纳闷怎么朝廷不给王府封地的?听了周泉的话后,心想原来王府要的封地就是矿山,就问道:“不知王府看中了哪一座山峰?”
“现在还不好说,等我们勘查后,再通知你,行吗?”
“行。”
“哦,对了,我能去参观参观境内的盐井吗?”
“总管大人要参观,哪有不可以的?我来安排一下。”
“谢谢。”
次日,罗建璠就陪着周泉等人来到了定远县,参观了琅井、黑井后,再参观元永井(今这三口盐井都属于禄丰县)。
琅井、黑井在明代之前就开采了,元永井是明初发现的。洪武年间,当地人见猴子喜欢舔舐元永附近的泉水,发现泉水是咸的,就开凿一口盐井,起先称为“猴井”。万历年间,开凿了较大规模的盐井“元兴井”、“永济井”,后因二井相邻较近,合称为“元永井”。
琅井、黑井、元永井三个盐井都位于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区,周泉看到每口盐井边都有几十个盐灶在用木炭熬盐,他们熬盐用的木炭就来自于周边砍伐的树木,盐井周边的树都被砍光了,四周露出光秃秃的岩石、土壤。表土由于没有了树木的遮挡,一下雨,雨水就把表土冲走,露出红色的砂土,连山涧水都是红彤彤的。
从元永井下山后,来到了广通县的舍资驿站(今一平浪镇)。
在明代,官府在舍资设有驿站,供路过的官府人员落脚休息。舍资是彝语,“舍”是茨栎的意思,“资”是树林的意思,“舍资”意为茨栎树林。由于舍资地处要道,来往客商、马帮很多,因此“舍资”驿站已成了较繁荣的小集镇。
历史上,在20世纪初,在舍资镇附近发现了煤矿,因开产煤矿建了一平浪镇,后来一平浪镇与舍资镇合并了。
舍资驿站距元永盐井直线距离有20里。到了舍资镇后,周泉问罗建璠:“罗大人,这里有沫王府的田产吗?”
“这里没有沫王府的田产。”
“那我准备在这里买几块地。”
“总管大人,只要你看中的地方,哪用买?本府出面划拨给王府就行了。”
“我要是看中几百万亩地的话,你也划拨给我?”
“这......”
“老百姓都靠这些地活命,所以不能划拨。我买下这些地后,也会把佃农安排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