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开发楚科奇


 第264章 开发楚科奇

 在安东半岛的邬城(今勘察加岛乌斯基勘察茨克),200多名难民在20名安保士兵的保护下,正在开挖地基筑码头。这个码头建好后,将给路过的船只补充煤炭、淡水、粮食、蔬菜。在邬城北有一个直通安东河的大湖,湖面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大家称这个湖泊为“安东湖”。在安东湖的东岸,也有300个难民在劳作,他们是在垦荒。邬城公社社长秦鲁平粗略地估计了一下,这块地方至少可开垦5万亩耕地。开采出来的耕地,明年大地解冻后,就能直接播种粮食。

 在距邬城360公里的谷地,也就是刘云龙说的舒城(今堪察加半岛米利科沃),一艘蒸汽机船在岸边停了下来。首先走出船舱的是30名安保士兵,他们发现“安东河”(今堪察加河)两岸有好多棕熊在朝这里望着,似乎在想着这些新来的伙伴会不会和自己争抢河里的鱼?天空翱翔着身躯庞大的雕,它展开着长达2米的翅膀,在低空盘旋着,搜寻着地面、河面,不时地扑向水面,把正在抓鱼的棕熊吓了一跳。棕熊刚想冲上前,准备用爪子拍打水面上的雕,只见雕已从水里抓住了一条鱼,腾空而起。有的雕发现地面上的野兔后,就直冲而下,抓住野兔后又迅速飞起。

 这种雕叫虎头雕,体长在1米左右,翼展可达2米多,体重在10公斤左右。因它的头部为暗褐色,且有灰褐色的纵纹,看似虎斑,因而称为虎头雕。虎头雕主要的食物是鱼、野兔、老鼠,有时也吃野鸭、大雁、天鹅、小海豹等。虎头雕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地区,是最大型的猛禽。

 安保小队长项传鹏确认周边安全后,向船上的其他人员示意可以下船了。同时让带有小孩的难民护好自己的孩子,避免空中的虎头雕袭击孩子。

 勘探队小队长游来友带着2个队员走出了船舱,他的身后是由邓云根带领的150名难民。

 难民们从船上卸下带来的物资,安保小队长项传鹏带着邓云根找寻合适的地方搭帐篷。游来友和2个队员领着十几个难民,拿着铁锹、铁镐开始刨开脚下的砂土,试探着砂土下面有没有金子。几个难民看着长满了野草的地面,心想这个下面会有金子吗?既然让我们挖,那就挖吧。

 司炉工温海根见大家都上岸后,就提着一个铅桶来到河边,准备给蒸汽机加水。这里的河水很清,都能清晰地看见河里游动的鲑鱼。他刚想用铅桶从河里舀水,发现河里似乎有一块黄灿灿的石块,觉得好奇,就伸出手把石块捞了起来。石块的一半呈灰白色,似乎是石英石,另一半是呈金黄色。他把石块在手里掂了一下,觉得分量蛮重的,心想这不会就是刘总要找的金子吧?于是他拿着石块,来到了游来友身边,问道:“游队长,你看这是不是金子?”

 游来友接过温海根递过来的石块,仔细一瞧,忙问道:“你在哪里找到的?”

 温海根指了指河里,说道:“就在河里找到的呀。这是金子吗?”

 游来友说道:“对,这就是金子。走,我们去看看。”

 游来友跟着温海根来到河边,朝河水里望着,透过游来游去的鲑鱼,发现河底有好多金灿灿的石块、石子。

 船老大也发现了水下的异常,脱下外衣外裤,扑通一声就跳进了河里,把河底的几块石块、石子摸了上来。

 游来友把船老大摸上来的石块、石子看了看,说道:“这些都是金子。”然后指着河的两岸,坚定地说道:“这里肯定有砂金矿。”

 温海根问道:“既然河里就能捞到砂金块,为啥岛上的土着没来捞?”

 游来友说道:“也许今年冰雪融化后形成的凌汛,把掩盖在金块上的泥土冲走了,土着人还没看到。”

 几个难民听说河里已发现有金块后,拼命地往下挖着,砂坑挖到1人多深时,发下坑里果然有金粒。于是难民们挖得更起劲了。

 挖了2天后,游来友初步估算了一下,这段长2公里、宽500米、厚9米(面层约1.6米)的矿段,砂金矿品位在1.6克\/立方米,如计入难以发现的细微金,砂金矿品位当在2.0克\/立方米左右,也即这一段砂金矿的黄金储量在15吨左右,妥妥的大型砂金矿。

 在后世的二十世纪中叶,俄罗斯开始开采堪察加河叶利佐沃的砂金矿,到二十一世纪初,共开采了200多吨黄金,且一直到现在还在开采中。

 邓云根问游来友:“是先淘金还是先垦荒?”

 游来友说道:“你是社长,该怎么做由你说了

算。”

 邓云根心想,尽管这个地方可开垦10多万亩耕地,还是先淘金吧,垦荒的事,就由后续到来的难民来做。于是他下令第一批难民全部都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