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冯梦龙(第3页)
“你不懂医,能生产药吗?再说,这几种病你在早先就用草药来治疗了。”
刘云龙总不能告诉冯梦龙,这些药都是根据他来自于后世的知识生产的,因此也不再和他申辩了,于是问道:“其他名医呢?”
于是,冯梦龙继续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江南一带的名医:
“松江府华亭县的李士材
,父亡母病的情况下自学成才,已悬壶30多年,屡疗危症,皆有奇效。着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铜人穴经》。
他的弟子徐南复,现在在吴县府甪直行医,也颇有盛名。
徐彬,先是师从李士材,在浒关悬壶已十几年,后来又跟喻嘉言学了2年。着有《伤寒一百十三方》一卷、《金匮要略论着》二十五卷。
张璐,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出身于世医之家。别看他才26岁,他少年考取秀才后,隐居太湖西山,专心研究医术,现已与喻嘉言齐名,着有《伤寒兼证析义》、《张氏医通》、《千金方衍义》。
徐镇:少年就有医名,被诏为御医后,为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代皇帝看过病,前年回到陆慕养老后,他的儿子又被诏为御医,可见连皇室都认可徐家的医术。
常熟缪永昌,系御医缪希雍之后,除擅长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外,还精于药物炮制。
常熟丁长儒,系缪希雍的弟子,在缪希雍被阉党害死在狱中后,将缪希雍行医经验辑录成《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他总结的内科吐血治疗的三要法,即‘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尤为各医者所重视。
王象晋,山东恒台新城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在宫内曾任翰林、御史,后任河南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崇祯十四年以70岁高龄寓居苏州枫桥养老。别看他是官宦出生,其实他对农学、医学都有研究。农学方面着有《二如堂群芳谱》28卷,医学方面着有《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保世药石》及《卫生铃释》。他来苏州后,一直在悬壶救生。
薛丹,吴门医派薛氏家族掌门人,居齐门外薛村。曾祖父薛凯、祖父薛己都入太医院,父亲薛石在苏州行医也享有盛名。他自己也继承了薛氏家族的衣钵,精于内、外、妇、儿、口齿、骨伤各科,在脾胃虚症方面讲究用药温补,系薛家独创。薛家有一支系居住在苏州城南园俞家桥,在治疗骨伤方面也颇有盛名。
卢荣,吴门医派卢氏家族掌门人,居昆山玉山镇。卢家自始祖卢佐以下,俱官太医院。其父卢志现任太医院判,供奉御药房,奉旨篡修本草。卢荣得卢志之真传,尤善于骨伤科,替他父亲着有《医药百问续》。
钱广济,吴门医派钱氏家族掌门人,善于儿科,世居苏州吴县光福。钱氏家族系宋代国医钱仲阳之后,世传小方脉(即儿科)。宣德年间,钱氏家族的钱瑛被征诏入太医院。钱广济在光福诊治儿科,远近有名。
韩祺,吴门医派韩氏家族掌门人,善于各科,居于苏州乐桥。其始祖是韩襄,祖上有7人入太医院。韩祺除精通内科、妇科、儿科外,尤擅长于外科。别的医生不敢诊治的病症,经他动刀后,往往死而复活,故有“生死人”之号。”
刘云龙听完后,问道:“韩先生善治外科,难道他家有‘麻沸散’?”
冯梦龙说道:“是的,韩家与你一样,掌握着麻醉剂的配方,他家的密方是传男不传女的。”
“先生怎么对吴门医派这么了解?”
“我不是喜欢写小说吗?平时就喜欢收集各方面的材料,所以能对吴门医派有所了解。”
冯梦龙说的倒是真的,当年他为了写《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常常深入乡野,采集民风。回苏州养老后,他还是习惯走进各个乡村或从病人嘴里了解苏州各地郎中的情况,因此能对吴门医派的代表人物能如此了解。
刘云龙临走前,对冯梦龙说道:“医校的事,就拜托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