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冯梦龙
第257章 冯梦龙
几天后,一场罕见的台风袭击了苏州城,很多树木被连根拔起,倾盆大雨连续下了3天,苏州城内各条河流水位已涨到堤顶。
葑门冯溪边的一栋院子门口,2个年轻人从一辆有棚的马车上下来,冒雨走到门前。其中1个轻轻地拍着大门的门环。
院子里的人听到门外的声音后,从里面走出一个穿着雨衣的仆人,打开门后,问道:“你们是来看病的吗?”
2个年轻人点点头,说道:“是的。”
仆人说道:“先生正在看病,你们进来等着吧。”
这2个年轻人是刘云龙、骆时杰,是来找冯梦龙的。
冯梦龙祖居长洲县黄埭镇冯家村,后来发迹后,搬迁到了苏州葑门旁居住,他家门前的小溪就称为“冯溪”。1638年,冯梦龙在福建寿宁县任知县,期满后就回到了葑门居住。
后世,因战乱冯家村已不再存在,后人为了纪念冯梦龙,就在“新巷村”建了个“冯梦龙故居”,也就是说后世你见到的“冯梦龙故居”是假的。
2人跟着仆人进了院子,来到客厅。
客厅里坐着十几个人,靠里的八仙桌边上有个近70岁的老者正凝神端坐着在给病人把脉,老者的边上坐着4个手拿本子、铅笔的后生,似乎是老先生的徒弟。客厅的外侧还坐着2个面色苍白的中年人,一看就是病人,其他的人估计是病人的家属。
刘云龙、骆时杰朝客厅外侧的病人家属点点头后,找了张椅子坐了下来。
这个正在给病人诊脉的老者就是冯梦龙。他给病人把完脉,说出病症后,他的4个弟子再轮番对病人把脉、望面色、看食苔。等4个弟子诊毕后,冯先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把方子唱了出来:“沈嘉涛,男,42岁,患有痢疾,系感受时令之邪而发病。拟芍药汤加减:黄芩4钱3分,黄连2钱6分,白头翁5钱2分,槟榔2钱6分,木香4钱3分,当归5钱2分,葛根5钱2分,芍药7钱,炙甘草2钱6分,因痢下赤多白少,加金银花7钱,黄柏2钱6分,秦皮5钱2分。”
冯梦龙唱药方时,他的4个弟子忙敛起神情,把方子用铅笔记录下来。
冯梦龙把方子交给病人家属。病人家属接过方子,一边递过5两银子,一边嘴里说着“谢谢”,离开了。
等这些病人穿着雨衣或打着雨伞都离开后,冯梦龙看着刘云龙、骆时杰,问道:“两位后生有啥事?”
刘云龙说道:“来找先生看病。”
冯梦龙对刘云龙说道:“你没病。你身边那位也没病。”
刘云龙说道:“先生厉害,仅看脸色就知有没有病。不过我身体没病,但有心病。”
“这位后生,你可知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得心病医。你得的是啥心病?”
“没人看病,也看不起病。”
“哦。看你是有钱人,怎么会看不起病?”
“苏州府有400万人口,只有几百名郎中,很多老百姓得了病后,都没地方看病。即使患者附近有郎中,可没钱,所以也看不起病。”
冯梦龙一听,就知道来者不是平常人,忙问道:“你是......?”
刘云龙递上名帖,自我介绍道:“晚辈刘云龙,特来拜访先生。”
冯梦龙接过名帖后一看,忙说道:“你就是名闻遐迩的刘云龙?”
“名闻遐迩可不敢当。”
“老百姓看不起病是你的心病?”
“嗯。我想办一所医校,专门培养郎中。郎中多了,老百姓看病也方便了。今后,除疑难杂症外,普通病例的诊费也能降下来了,老百姓也看得起病了。”
“那药费呢?”
“我的药厂已能生产好多药品,不管是草药还是合成药,价格还算公道,这样老百姓看病的药费不也降下来了吗?”
冯梦龙这一段时间已听说了大华公司的药厂能生产治疗破伤风、肺痨、血吸虫、鼠疫等病的药,这些病在以往都是绝症,而大华公司生产的药却轻松治好了这几种病,据说他们已在试验预防“天花”的疫苗,因此他很相信刘云龙说的话。
冯梦龙问道:“你有具体打算吗?”
“我想让先生来做医校的校长,由你聘请一些名医来给学生们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