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青霉素(第3页)
花良璞说道:“每支30毫升2000单位的青霉素是100文。”
“太便宜了吧?”
“你不是一直关照我们凡我们垄断的,销售价是成本的200%以上吗?我是按200%来销售啦。”
“200%太低了,至少500%。”
“那我按每支250文销售。”
自苏州粮食大丰收后,苏南地区的物价已大幅下降,1两黄金等于15两白银,1两银子等于1500文。青霉素按每支250文销售,相当于0.17两白银,也比后世二战期间的青霉素价格便宜。
在后世,青霉素被称为盘尼西林,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剂盘尼西林的价格等同于1克黄金,相当于明代的0.4两银子,十分昂贵。青霉素主要用于被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病症,几乎可讲“包治百病”。现在青霉素还刚刚使用,细菌还没耐药性,2000单位的青霉素已足够,连续注射7天也只有1.4万单位。至少在20年内还不用考虑细菌的耐药性,即使今后细菌产生耐药性,可再增加青霉素的单位,可以是5千、1万、2万。
在后世,随着青霉素的大量使用,细菌产生了耐药性,青霉素用于治疗脑膜炎时,每天用量就达1000万—2000万单位;青霉素治疗梅毒时,每天的青霉素用量在500万—2000万单位,至少需要注射7天,因此科学家不得不研制药效更强的抗生素。
刘云龙听花干事说每支准备卖250文,就说道:“可以。普通的病,老百姓用草药就能治愈,只有重症、危症及一般草药不起疗效的病症,才需要用到青霉素。”
“也是特效药?”
“对,这个青霉素几乎可包治百病。”然后,刘云龙对杨茹良说道:“你们药品研究所可以试着对细菌进行分类。”
“对细菌分类?”
“对。为了便于对细菌分类,药品研究所可以研究生产甲紫。”
“有生产甲紫的基本工艺吗?”
“用二甲基苯胺在硫酸铜、苯酚和盐的作用下进行氧化缩合,再经碱性转化、酸性转化、盐析,最后经浓缩处理后得到的产品就是甲紫。”
“那怎么将细菌分类呢?”
“用甲紫来分类鉴定细菌,需要一种叫做‘番红’的染色剂。我们不是有一种草药叫西红花吗?从西红花中就可提炼出一种叫做‘番红’的染料。”
番红红原产地是希腊,明代传入中国西藏,所以也称藏红花。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藏红花的记载是“土红花附,出西藏,形如菊。干之可治诸痞。”后来浙江、江西、福建一带也有种植,称为“西红花”。
刘云龙继续说道:“细菌鉴定液需要几种液体配合使用。称先按2克甲紫、20毫升95%的酒精配置甲紫液,再用0.8克草酸铵、80毫升蒸馏水配置草酸铵液,接着用1克碘、2克碘化钾、300毫升蒸馏水配置碘液,最后用2.5克番红、100毫升95%的酒精配置复染液。鉴定时,第一道程序是将细菌涂在玻璃片上,再滴上一滴甲紫液、草酸铵液的混合液,1分钟后用蒸馏水清洗玻璃片;第二道程序是在玻璃片上滴上碘液,也是1分钟后用蒸馏水清洗;第三道程序是用95%的酒精滴洗,直到流出的酒精不再呈紫色为止,再用蒸馏水清洗;第四道程序是用番红滴染,2-3分钟后用蒸馏水清洗;第五道程序是将干燥的玻璃片至于显微镜下,呈紫色的细菌可称为杨茹良阳性菌,呈红色的细菌可称为杨茹良阴性菌。凡阳性菌引起的病症,都可用青霉素来治疗。”
后世,这种将细菌分类的方法称为“革兰氏染色法”。不过,在刘云龙穿越后,就没有“革兰氏”了,只有“杨茹良法”了,后来被简称“杨氏染色法”。
杨茹良说道:“干嘛要用我的名字来分类细菌,不能用你的名字吗?”
“我又不是郎中。用你的名字来对细菌分类的话,说明你在这方面有权威性。”
“好,我回去立即组织工艺研究。”
“还有,我们不是有红药水溴化汞了吗?用1%的甲紫与95%的酒精或蒸馏水配置成的药水也能杀菌消毒,可以称为‘紫药水’。”
“有什么用途?”
“可用于治疗皮肤及黏膜的细菌感染,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肤病、妇科病,也能用于轻微的烧伤、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