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青霉素(第2页)

 白琪说道:“这都是跟花干事学的,他家以前就经常做‘西瓜霜’。”

 刘云龙和他开玩笑道:“看来你偷学了不少东西吗?”

 白琪一听,急忙说道:“这怎么叫偷

学呢?他告诉我方法后,制备西瓜霜的工艺不就很容易搞定吗?”

 刘云龙说道:“那你说说青霉素制作工艺。”

 白琪说道:“刘总,不好意思,青霉素工艺是公司的绝密技术,这边有杂人,你看......?”

 刘云龙点点头,表示理解,然后和白琪向办公室走去。

 这时花良璞、杨茹良从厂里急匆匆赶来,杨茹良今天正好来与花良璞商量事情,因此在药厂。他俩看到刘云龙来厂里视察后,从办公室里赶过来的。

 几个人到了办公室后,白琪向刘云龙汇报了药厂青霉素制备的工艺。第一道工序是从玉米上采集青霉菌;第二道工序是制备培养液,将玉米磨成的汁与用红薯煮成的汁混合后作为培养液;第三道工序是青霉菌培养,将采集的青霉菌植入培养液内,在25c左右的温度下培养7天;第四道工序是去除脂溶性杂质,将培养液用滤棉过滤,过滤液中加入菜籽油来溶解脂容性物质,由于青霉素是水溶性的,所以油下面的水溶解了青霉素;第五道工序是去除不溶性杂质, 将水加入放了活性炭的容器中不断搅拌,让活性炭吸收青霉素,然后将活性炭放入分离管中连续用蒸馏水、醋水、海带水清洗;第六道工序是用过滤棉浓缩过滤;第七道工序是划分,将过滤液按100毫升划分成许多许多份,每一份都标上号吗;第八道工序是敏感性检验,从划分的滤液中,从每份中取出一丁点青霉素,涂在葡萄球菌培养皿中,7天后培养皿中只有青霉素周边才有葡萄球菌生长时,说明这份青霉素有效。

 刘云龙一听,心想这个方法也太土了吧?一份青霉素究竟有没有效,还要等培养皿敏感试验7天才能确定。不过能有这个工艺已经不错了,今后让他们慢慢改进工艺吧。

 刘云龙问杨茹良:“你们检查过青霉素菌的形状了吗?”

 杨茹良说道:“没有。”

 “按青霉素菌的形状可分为丝状和球状,仔细分类后,你们会发现每一种形状的青霉素菌培养速度、温度是不一样的,这样可以提高培养效率。”

 “好,我们分类后,继续试验。”

 “培养液的ph值控制多少?”

 “控制在6-7之间。”

 “青霉菌最适合于在弱酸性环境中生产,因此你应该把ph值控制在6.5左右,尽量不要靠近7.0。去除脂溶性杂质可以用菜籽油、棉籽油,甘油也行,不过菜籽油、棉籽油、甘油本身就含有杂质,深加工后再来使用,效果更佳。你们的青霉素培养是一次性培养,没有考虑菌丝浓度的影响,可以考虑分级培养,第一级培养液中加入葡萄糖、尿素,当菌丝浓度达到6%-8%时,按10%—12%的接种量放入有葡萄糖、花生饼、玉米浆的二级培养罐中继续培养,温度控制在27c。葡萄糖是青霉素培养的碳源,花生饼、棉籽饼、尿素、硫酸铵等时青霉素培养的氮源。你们再试验一下。”

 “行。”

 “你们临床试验时,没忘了做皮试吧。”

 “这人命关天的事,怎么能忘了呢。”

 “嗯,不错。今后你们再试验青霉素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

 “你们现在生产的青霉素叫天然青霉素,生产速度很慢,几道工序下来要一个月才能生产一批。生物合成就是在培养液中加入前体苯乙酸,甚至可加入微量的硫、磷、钾、钙、镁等无机盐来加快青霉素生产速度,但加入的无机盐中要严控铁的含量,每毫升中铁离子的含量不得超过30毫克,否则会严重阻碍青霉素菌的成长。另外,今后你们要研制可结晶的青霉素。”

 “为啥要结晶?”

 “你们现在生产的青霉素都是液体,装入玻璃容器后在运输途中很容易破碎。如是结晶体的话,运输途中就不易破碎,使用的时候再把青霉素结晶体加入生理盐水就可直接注射了,结晶的青霉素还可以与淀粉等混在一起后做成药片来口服,使用起来不也是很方便吗?”

 “这样的话,使用起来确实很方便。”

 刘云龙又问花良璞:“这个青霉素你准备怎么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