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库页岛海峡


 第238章 库页岛海峡

 次日,陈子雄带了一部分人去了北边20公里的“平江”,其他难民留在平江河河口开荒。

 刘云龙叫上平步青,带着几千名难民,坐上了“李时珍号”,他将随船巡逻库页岛西海岸。“郭守敬号”将巡逻库页岛东海岸,“沈括号”留守“铜锣湾”。“李时珍号”、“郭守敬号”的后面都跟了几艘400料的小船。刘云龙还让难民们带上了大量挖掘工具,大家都以为是去垦荒的。

 “李时珍号”绕过西山半岛,犁开滔滔碧波,留下一条长长的水痕,进入了库页岛海峡(今鞑da海峡)。

 明代将库页岛海峡视为鲸海的一部分,统称为“鲸海”。

 历史上,1808年日本人间宫林藏偷偷进入库页岛勘察,发现库页岛并不是一个大陆,就将发现的海峡称为“间宫海峡”。1848年俄国海军大尉涅维尔斯科依对该海峡进行了考察,经其命名为“涅维尔斯科依海峡”,后来又把它称为“鞑da海峡”。来自后世的刘云龙把这个海峡命名为“库页岛海峡”。

 进入库页岛海峡后,天气晴好,天空飘过一朵朵白云,半空中盘旋的数万只海鸥跟在船队的后面,时时成群结队地从天空扑下,捕捉着被螺旋桨惊扰后露出水面的各种小鱼。有的海鸥还飞到了船头,立在船舷上,一边鸣叫一边紧盯着海面。

 刘云龙告诉邹锡熊,库页岛海峡是寒流、暖流的天然通道,北部的北海(今鄂霍次克海)寒流通过海峡南下,南部对马的暖流越过鲸海沿海峡北上,两股海流在库页岛海峡里相遇,因此会在海峡中形成浓雾。春夏之交航行在这条海峡里,因浓雾弥漫,早、晚很可能没法航行,需要待中午时分浓雾散去后,才能航行。今天是赶上了好时间,浓雾散得早,所以能见度很高。

 邹锡熊让手下拍了很多照片,记录下这些壮观的画面。

 邹锡熊问刘云龙:“我可以把这些照片发表在苏州的报纸上吗?”

 刘云龙说道:“可以呀。你甚至可以写一本《库页岛海峡旅行记》,将来出版后,就永留史册了。”

 “拉倒吧,我一个小舰长,有资格留史册嘛?”

 “你这个舰长还小吗?你这艘军舰已是世界最强军舰了。”

 “就因为我们大炮的射程远吗?”

 “对。我们的加农炮,最小射程有4000米,发射的是开花弹。欧洲几个国家的舰炮最大射程只有2500米,发射的是实心弹,到了2500米后一点威力都没有了。”

 “欧洲国家的军舰有多少排水量?”

 “论排水量,你这艘军舰还排不上名。现在各个国家的战舰都是风帆战列舰,而我们的已是蒸汽机战列舰了。欧洲国家使用的战舰都属于‘盖伦船’,以前的‘盖伦船’排水量只是100—400吨的小型舰船,后来发展到500—800吨的中型舰船,最近已发展到900—1200吨的大型舰船,极少数舰船的排水量达到了1500吨。大型舰船通常有二层或三层甲板,可安装50门以上的大炮。”

 “哪个国家的战舰排水量已达到1500吨?”

 “是英国的“海上君王号。这艘战列舰是崇祯十年(1637年)建造的,它长70.7米,吃水5-6米,排水量1500吨,舰员800名,装备有104门大炮。它的造价不菲,需要7万多英镑。”

 “啥时候我来和它较量一番。”

 “最近几年你没有这个机会和它较量。这种三层甲板的战列舰因重心高,造价也高,航行难度非常大,英国人可不舍得把它开到东亚来。”

 “真是遗憾。”

 “不过你有机会与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的军舰决一雌雄。”

 “他们的军舰排水量大吗?”

 “崇祯二年(1629年)荷兰曾想把他们1艘最大的军舰‘巴达维亚号’部署到亚洲来。‘巴达维亚号’长56.6米、主桅杆高55米、吃水深度5.1米,排水量为1200吨,装备有24门大炮。谁知在来亚洲的途中发生了叛乱,最后还触礁沉没了。自此后,欧洲国家在东亚部署的军舰,排水量大多在1000吨以下,甲板是单层或二层的。如荷兰侵略我国台湾时,主力舰是“赫克托号”战舰,长56.60米,宽10.5米,吃水5.1米,定员341名水手,排水量为600吨。它有二层甲板,安装有36门大炮,至今仍是荷兰在台湾海峡的主力舰,郑芝龙的舰队也拿它没办法。”


 “这种军舰还不够我们塞牙缝的。”

 “现在不行。我们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在库页岛站稳脚跟。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急于求成的话,会前功尽弃。”

 “我们都听你的。我可以问你个问题吗?”

 “可以。”

 “我们为啥不在舰船上装更多的炮?”

 “现在舰船上装的炮,都是朝侧面开炮的。舰船两侧装的炮越多,开炮时的后坐力越大,船就越不稳,搞不好连船都会翻了。”

 “原来如此。这下我懂了。”邹锡熊又问道:“冬季这个海峡会冰封吗?”

 刘云龙说道:“尽管这个海峡有对马暖流通过,但由于纬度太高,每年冬季的11月到次年的1月会冰冻。”

 “冰层厚吗?”

 “冰层厚度可达1米多。”

 “这么厚的冰层都可以走马车了,我们的破冰船能破这么厚的冰层吗?”

 “我们的破冰船破不了这么厚的冰层。这么厚的冰层要靠重载船上下摆动,利用船的自重来把冰层压碎。”

 “我这艘船可以吗?”

 “自重够了,但用木质船来破冰的话,船体吃不消。”

 “要用铁甲船?”

 “对,要使用高强度材料制作的重载铁甲船才行。”

 刘云龙和邹锡熊聊着聊着,船队到了桃源(今涅韦尔斯克)。

 在桃源果真发现了十几艘渔船。这些渔船都被邹锡熊没收后,渔民全被押上了跟在后面的400料的军舰。好在渔民中有人懂汉语,经审问,这些渔民中大部分是库页岛上的渔民,只有3艘船的渔民是来自虾夷岛。

 刘云龙问那个懂汉语的渔民:“你叫什么名字?”

 那个渔民答道:“我叫砂野,在我们爱奴人语言中就是‘青蛙’的意思。”然后反问刘云龙:“你们都是汉人?”

 “阿伊努”一词在阿伊努语中是“人”的意思,不过阿伊努人往往自称是“爱奴人”,喜欢别人称他们为“吴塔里”,即“伙伴”的意思。刘云龙听他解释后,知道了阿伊努人的“砂野”就是汉语里“青蛙”的意思,知道阿伊努人只有“名”,没有“姓”。

 刘云龙告诉砂野:“对,我们都是汉人,而且都是大明的人。”然后又问道:“你是怎么懂汉语的?”

 “我家祖上曾在大明做过官,所以懂汉语。”

 “那你现在做什么?”

 “承蒙村民们看得起我,让我做这个村的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