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遭遇战
第195章 遭遇战
这个天很冷,已来不及用铁楸在地上挖坑了,掷弹手只能蹲在地上,准备在敌人很近时把他们手里的手掷弹投向敌人。
北边6里远处雪白的大地上,一片黑乎乎,约有3千多名清军骑兵朝他们扑来。清军骑兵的马都有铁蹄,因此在雪地里行军并不怎么怕打滑。
陶大鹏对包可弘、刘云龙说道:“你们不该在这里,应该回中军去指挥。”
包可弘说道:“这里不就是中军吗?”
陶大鹏说道:“我的意思是说,你们应该回指挥所。”
包可弘说道:“我要在这里见识一下新式武器的厉害。”
刘云龙说道:“他们训练的时候,你不是已见识过了吗?待会儿让陶大鹏把战果报给你不就行了吗?指挥所不能没人。”
包可弘听后,对陶大鹏说道:“给我狠狠地打。”然后对刘云龙说道:“你也不该留在这里。”
于是刘云龙就跟着包可弘回了中军。
清军接近到2里远时,已能清楚地看清他们的头盔了。
陶大鹏心想,看来炮营的炮还有一段时间才能安装好,于是下令道:“各部注意,建奴进入射程后,方可开炮、开枪。”
清军头目奥图巴也看到了明军。
昨天傍晚时分,清军的斥候发现有大批明军后,回到临沂向阿巴泰报告。阿巴泰得到消息后,心想山东境内的明军看见自己,躲还来不及呢,怎么还敢往临沂来?不过来的都是步军,没啥好担忧的。他们满人1个甲喇的骑兵就能对付近万人的明军步军,为了保险起见,他下令出动2个甲喇,让奥图巴带队来阻截明军,最好是把他们都杀个干净,自己也能清净地在临沂养兵蓄锐。
于是,奥图巴就带着3000人,天一亮就离开了临沂。
清军是骑兵,而且每人携带2匹马,可以轮换着骑行,因此行军速度很快。自松锦战役后,清军一直看不起明军,数百清军就能对付数千明军,因此在这个清军头目的眼里,对过的几千明军就是待斩的羔羊。
这些清军都穿着盔甲。清军的盔甲传承于明军的盔甲。
明代以前,中国军队的盔甲都是用薄铁片串成的(称为札甲),甲片可冷锻也可热锻,甲片与甲片之间用细铁条(不是后世那种铅丝)串起来,甲片重量加上细铁条重量,一件铁盔甲重量在33公斤以上,士兵们穿着这种铁盔甲行军、打仗极不方便,跑不了多远就会汗流满背。要是背着这种铁盔甲每天急行军60公里的话,即使不背武器弹药,已能把士兵累死。
元末明初,中国出现了棉铁合甲,这种盔甲外面是棉布,里面也是有甲片的,但这种甲片不是用细铁条串起来的,而是用铆钉把甲片与棉布连起来,由于少了细铁条,这种棉铁合甲重量只有15公斤左右,比老式的札甲轻一倍,衬在里面的铁片就相当于后世防弹衣的插片。为了与老式札甲区别,称棉铁合甲为“暗甲”。这种“暗甲”造价也比札甲低,士兵穿上它,既能御寒,又能有良好的防御力。
努尔哈赤曾在明军手下干活,自然学活了制作明军的棉铁合甲。现在奥图巴的手下就穿着这种盔甲。
距明军800步(500米)时,清军头目下令快步前进。几千名清军策马向苏州卫奔来。
在后世的影视剧中,我们往往看到主将一声令下,骑兵就开始全速冲锋,那是导演为了增加视觉效果,提高感染力才这样拍的。
马匹行走的速度分为慢步、快步、跑步、疾步。
马匹慢步行走时,马的蹄子一个接一个的迈步,此时只有一个蹄子离地,一个完整步,你能听到4个蹄子音,速度在1.4-1.8米\/秒,即5-6.5公里\/小时,几乎与人步行的速度差不多。
马匹快步行走时,马的前后腿分左右交替迈步,一般两个蹄子同时落地,一个完整步,你能听到2个蹄子声,速度在3.5-4.2米\/秒,即12.6-15公里\/小时。
马匹跑步行走时,马蹄会在瞬间同时离地,一个完整步,你只能听到1个马蹄声,此时马匹的速度为5-6.5米\/秒,即18-23.5公里\/小时。
马匹疾步行走时,就是全速奔驰了,马能跑多快就跑多快,此时马匹的速度在15-16.7米\/秒,即54-60公里\/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