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登莱救灾(第3页)
刘云龙奉承道:“大明如多几个像你这样的官员,就有救了。”
陈洪谧说道:“你这是说的什么话,难道大明没救了?你可别在外面瞎讲,会坐牢的。”
“我咋敢去外面瞎讲呢。大人,登莱境内山地多,尽管河流有不少,但河流的比降大,蓄不了多少水,遇到这种雨水少的气候,就没法种水稻,几乎会绝收。官府应该劝导农民多种植土豆、玉米、红薯,这种作物即使遇到旱情,如不是大旱云霓的话,总还能有点收获的。”
“是呀,我来登莱之后就发现山东、登莱境内种植的还是水稻、麦子、小米,高粱,还没推广土豆、玉米、红薯呢。就怕劝他们种植土豆、玉米、红薯后,他们会嫌吃不惯。”
“吃不惯土豆、玉米,不仅是个习惯问题,还是个观念问题。你给饥民塞几个土豆试试,他们会因为吃不惯就拒绝吃土豆吗?”
“你说的总是有道理。明年我们来劝导农民多种点土豆、玉米、红薯。”
“还有,东昌府、兖州府都是在五月种豆的,登莱干嘛非要在三月种豆?为了种豆休耕部分耕地,这不是浪费吗?”
“你连这个也调查清楚了?”
“我不是有仙娘吗,还用得着调查?”
“哎,登莱的农民几百年来都是这么种地的,你要让他们改变耕作习惯,还真难!”
“为了多收粮食,必须改变不好的习惯。”
“行,我来劝导农民改为五月种豆。”
“大人,那可是功德无量的大事呀。”
“你不用捧我。你啥时候回苏州?”
“大人,我让杨占文留下招人,过2天我就回去了。到时我就不再来叨扰你了。”
“我也要赶到莱
州去救灾了,就不多陪你了。以后多来登莱走走。”
“那当然。不过,今后如你遇到凶险之处,请不要忘了苏州。”
刘云龙离开后,陈洪谧在官厅里想着自己今后会有啥“凶险之处”?
后来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因登莱巡抚曾化龙杀了来劝降的使者,登莱没有落入李自成之手。清军攻陷山东后,登莱成了大明在北方的根据地,陈洪谧就没有必要到苏州避险了。
陈洪谧去了莱州,部署灭蝗的事了。
刘云龙留在蓬莱城,四处张贴招聘水手的告示。
一天,蒋如锦拿着几个蚕茧,跑来问刘云龙:“怎么登莱的蚕是养在树上的?”
刘云龙看着不黄不白的茧子,告诉蒋如锦:“这种蚕叫柞蚕,是野生放养在山上的。”
“北方的蚕都是放养在山上的吗?”
“不全是。像山东济南、兖州那边是和我们苏州一样种桑养蚕的,登莱这边以柞蚕为主。”
“登莱这边是什么时候开始养柞蚕的?”
刘云龙想了一下,说道:“应该比种桑养蚕要晚。晋代《古今注》中记载汉元帝那时,‘东莱郡东牟山有野蚕成茧’,这个野蚕就是柞蚕。”
“那么早就开始养柞蚕啦,怪不得南边的平山上,都是这种柞蚕。”
“登莱以养柞蚕为盛,我们苏州太仓的吴伟业不是写过一首诗吗,‘野蚕养就都民茧,村酒沽来不费钱’,说的就是这一带的柞蚕。”
“刘总,你读的书可真多,连晋代的书也看。”
“你呀,以后也要多看看书,要做个有勇有谋的人。”
“嗯,今后我一定听你的话,多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