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农业研究所


 第154章 农业研究所

 送走陈洪谧后,刘云龙来到水车浜。

 20头奶牛送到水车浜时,村民们看着这20头有黑白花斑,比水牛还要大的奶牛很稀奇。村民们见过水牛、黄牛,可没见过这种有花斑的牛,这种牛的ru房特别大,比水牛的ru房大多了。

 佩雷斯把奶牛交给刘万禄时,曾关照过:“奶牛和水牛、马、驴一样,看到生人会踢,因此饲养牛的人首先要和牛培养感情,不然别说挤奶了,就连靠近它都不可能。”

 丁如兰与谢雪梅、王亚琴、肖雯莉一样,都是苏州纺织厂的第一批女工,她被提拔为干事后,大华公司已有4位女高级管理干事。

 丁如兰接手养牛场后,每天喊人一大早就去周边割草喂牛、试着按佩雷斯教的方法挤奶,挤出的奶被送到水车浜的义学、乐益学校,供孩子们喝。

 这次水车浜、张家场、何家塔三个村把40亩地交给了大华公司农业研究所。戴均元在指挥着所里的农民整理着土地。

 戴均元看到刘云龙后,问道:“我这个研究所就研究怎么种地吗?”

 刘云龙说道:“对,就研究怎么种地。”

 “我们种地都几千年了,有啥好研究的?”

 “我们的亩产量高吗?”

 “那倒不高。种稻子的话只有2-3石,用了化肥后,还不知能有多少亩产量?”

 “要提高农作物的亩产量,只能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是在确保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前提下,提高农作物的密度......”

 “什么叫光合作用?”

 “所有的绿色植物,比如稻子、麦子、茶树、枇杷、梅树、葡萄等,利用太阳的光能,吸收土壤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后,来制造出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这个过程就称为光合作用。就拿稻子来说吧,要让稻子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稻子之间就得有一定的间距。稻子之间的间距大了,稻子的密度就稀,不仅浪费了田间的光能,稻子的亩产量还低;稻子之间的间距小了,稻子的密度就高了,稻子没法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稻子的亩产量同样低。”

 戴均元听后心想,现在一个劳力要照料十几亩地,播种时间又有限,因此插秧的株距、行距很大,都在1尺左右,于是说道:“稻秧间距减少的话,来得及插秧吗?”

 “现在插秧间距这么大,秧苗长大后,分蘖又不够足,因此稻杆的密度太稀,即使没虫害,产量也只有2-3石。”

 “那插秧间距应该是多少?”

 “株距在5寸左右、行距在7寸左右为佳。”

 “间距几乎要减少一倍?”

 “对。我们苏州府土壤肥力较好,种植的都是中稻,不是双季稻,稻秧的密度完全可以高一点。你们农业研究所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研究稻秧合理的株距、行距。”

 “可就怕农民来不及插秧。”

 “能提高亩产量的话,农民不就可以用更少的地,来养活更多的人了吗?现在一个农民要照料十几亩地,将来一个农民只需要照料3-4亩地就能养活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