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太浦河
第119章 太浦河
在通往吴江芦墟的河道里航行着十几艘船,刘云龙与知府陈洪谧站在船头。
他们坐的船是船帮帮主唐尧治的船。唐尧治一直和大华公司合作,包揽了大华公司的大部分运输业务。
船上装了500头猪,这是刘云龙代表大华公司来慰问挖河河工的。
得到消息的浦百龙和工课主事袁煌早等在了芦墟码头。
见到陈洪谧后,浦百龙、袁煌赶紧跑上前来。
陈洪谧说道:“刘总见你们天天在河道上忙,就带了500头猪来慰劳你们了,还不赶快谢谢。”
浦百龙忙对刘云龙说道:“刘总,好久不见,谢谢你啦。”他指着袁煌介绍道:“认识一下,这是工课主事袁煌。”
刘云龙说道:“不用你介绍,我们早就认识了。”
“你们什么时候认识的?”
“我造纺织厂的时候,需要回填土,那是袁大人正在娄葑外主持河道开挖,我就去向他讨了点土。”
袁煌见刘云龙说的是“讨”,没说“买”,心里已是感激的不得了。你想呀,要是刘总说了“买土”,府衙就会追究“买土”的钱哪里去了?于是忙伸出手,对刘云龙说道:“刘总,好久不见。你可别喊我‘大人’,还是喊我主事好了。”
刘云龙说道:“你是官,我是民,我可不敢官民不分呀。”
陈洪谧说道:“我们做官的可不如你,你看,连猪都买不起。”
大家听后,都笑了起来。
刘云龙问浦百龙:“这条河有多宽、多深?”
浦百龙介绍道:“河道上宽15丈,下宽2丈,底深1丈,主要用来通航、泄洪。”
“搬迁了多少户人家?”
“光苏州府境内就搬迁了500多户人家。”
“土方量呢?”
“苏州府境内段太浦河的土方量要5亿立方尺。”
“工程量可不小呀!”然后,刘云龙问道:“我的水泥用起来感觉好吗?”
“好。以前修泊岸、筑桥墩,都要用石灰浆、糯米浆来拌制灰浆,还费时费粮食。现在用你的水泥和石灰拌制后,省时,省钱,不费粮食,灰浆的粘结强度高。”
“一石糯米也要2两多银子,当然费钱费粮食。我的水泥一担只要2钱银子,能省不少钱。今后水泥产量高了,水泥的价格还会便宜。不过我得提醒你哦,水下部分的灰浆只能用水泥砂浆,不能用混合砂浆。”
“你的水泥使用说明书上都写着呢,我们不会乱用的。”
陈洪谧问道:“今后修复城墙、城楼也可以用你的水泥吗?”
“当然可以用我的水泥来修复城墙、城楼,绝对比用糯米浆要好用。”然后,刘云龙对陈洪谧说道:“大人,你为这条河可真费心了。”
“也没费多少心思。不过,这条河开通后,苏州再也不怕发大水了。”
“大人,你开挖这条河,可是功在千秋呀。”
“我可不要你拍马屁,我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再说,没有松江府方大人的协助,我也是独木难支呀。可惜他遭人陷害入狱了。”
刘云龙知道松江府的知府是方岳贡,方大人从崇祯元年(1628年)起一直任松江府知府。他忙问道:“这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