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苏州的矿山(第2页)
李必恭问大师兄,这些石头有什么用,是玉石吗?
刘云龙说,这要是玉石的话,这里的村民早发财了,不过这些石头是好东西,把它熔化后可以做好东西。
接着来到光福。光福盛产桂花,用来制作苏州人喜欢吃的桂花糕、桂花团子、冬酿酒(一种放了桂花的米酒),后世的观梅胜地香雪海就在光福。
香雪海位于光福的铜井山,铜井山的北面是铜坑山,正德年间《姑苏志》中记载“铜坑山,在邓尉山西南,晋宋间,凿坑取砂土,煎之皆成铜,故名”,说明铜坑山在晋朝、宋朝期间是个产铜的地方。
距铜坑山东北5里,有个村庄叫迂里村,在后世,迂里村地下400米有个铜矿。
铜坑山的西面是卧龙山,后世苏州光福镇在这里办了几个乡镇铜矿,获利颇丰。铜井山的南面是潭山,后世苏州在这里开采硫铁矿,叫潭山硫铁矿,分潭东、潭中、谭西三个矿段,除潭中矿段外,潭东、谭西矿段都是露天矿。
潭山西的太湖边有个冲山岛,后世在冲山岛建有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潭山与冲山岛之间有河道相隔,河道距潭山西600米。
刘云龙根据记忆,在潭山西让工人们钻了几个孔后,5米以下的岩样呈黄色,表面有金属光泽,碎石划痕呈绿黑色,用火烤后,有股硫磺臭味。这种碎石很容易用榔头敲碎,比较脆。这里应该就是后世的潭西硫铁矿矿段。
离开潭山,再到浒关镇西边的阳山。
明代《姑苏志》称阳山“在(姑苏)城西北三十里,高八百五十余丈,逶迤二十余里,以其背阴面阳,故曰阳。”阳山山脉除主峰阳山外,还有观山、树山、鸡笼山,周边有多条河道直通大运河,水路交通也十分便利。在后世,阳山北面的余脉——观山,因开挖高岭土,地下几乎被挖空。刘云龙他们在观山山脚下钻了十几个孔后,发现地下15-20米下的土样已呈白色,且土样细腻、松软。
接着来到树山的西面,刘云龙依着记忆中的“翡翠湖”的位置下钻,钻下去10多米后,岩样呈浅黄色,夹杂有块状土,表面有玻璃光泽。刘云龙心里想道,这个应该就是后世的明矾石矿了。刘云龙拿着岩样,对边晓松、李必恭说道,明矾石纯净的话,应该是白色的,如有杂质后,就会呈这种浅黄色,有时是浅灰色、浅红色的。
阳山正东3里远有个爪山,爪山山不高,也就50-60米高,占地0.9平方公里。钻杆下去1-1.5米左右出来的岩样中就有半透明的石块,质地比较脆,一敲就碎,划痕是白色的。这里应该就是后世的苏州俞石泉萤石矿。
爪山的南面叫南爪山,南爪山略比爪山高一点,占地面积在1.5平方公里左右。刘云龙凭着记忆在南爪山的东北面让工人下钻,也是钻下去1-1.5米左右后就遇到了岩石,岩样呈铁黑色,表面有金属光泽,划痕也呈黑色,最明显的就是能吸铁,说明是个磁铁矿,应该就是后世的苏州陈家沟磁铁矿。刘云龙根据后世的知识,知道这个矿还伴生镓、碲、硒、锌、钼、金、银。
为判别这个磁铁矿的品位,刘云龙把几块不同位置的岩样称重后,让工人把岩样敲碎、碾细后,再称重用铁块吸出的铁矿粉。经比较,岩样中铁矿粉的比列为37%。
接着来到阳山西南面的小茅山。小茅山由小茅山和锦峰山组成,高度在80米左右,南北向长3里,东西向宽2.4里。刘云龙让工人在小茅山下钻,与南爪山一样,钻下去3米左右就见棕褐色岩样,还夹杂有铅灰色、金黄色石样。来自后世的刘云龙知道,这里应该就是后世的苏州小茅山铅锌矿,还伴生有铜、铁、金、银、铊、锗、镓。
刘云龙告诉贝喜鲁、边晓松、李必恭,锌矿往往与铅矿共生,那种棕褐色的岩样中就有锌,铅灰色的岩样中就含铅、金黄色岩样中就含有硫、铁、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