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苏州府学(第2页)

 吴县和长洲县的县治所在地都在苏州城内,这2个县在苏州城内都开办有县学。

 吴县县学和吴县文庙位于苏州升平桥,后世吴县县学和吴县文庙毁于战火,没有再复建。

 长洲县学和长洲文庙位于平江大街西侧的学前街,后世在该地址建了“苏州市平江实验中学”。

 当然,吴江、常熟、昆山、嘉定、太仓等各县和崇明州也开办有县学、州学。

 苏州府境内各城厢有社学。

 按朝廷的规定,社学是每五十户为一社,每社设一社学,属于官办,社学的日常支出有政府解决。水车浜就有社学,是水车浜与邻近几个村共享的社学。苏州平常人家只要稍微有点钱,都会把孩子送到社学去读书的。在崇祯年间,苏州府境内有700多所社学。

 社学、县学、府学的费用有官方承担。

 民间还有绅士赞助的义学,有钱人家在家里还开办私塾。

 社学、义学、私塾相当于后世的小学,县学、府学相当于后世的初中或高中。

 这些府学、县学、社学、义学都归苏州府学政管理。府学、县学设教谕1人,相当于后世学校的校长;设训导2-3人,相当于后世学校的副校长、教导主任。

 除官办的府学、县学及社学外,还有官办及民办的书院。这些书院相当于后世的图书馆或进修学校,但书院不仅藏书,也聘请教师给学生上课。

 明代在苏州城的书院有虎丘的和靖书院、南宫坊书院巷的鹤山书院、禅兴寺桥的文正书院、唐家巷的学道书院、西市坊的金乡书院、黄鹂坊桥的道南书院、广济桥的芥隐书院、西城桥的碧山书院。在苏州城周边也有不少有名的书院,如位于天池山的天池书院、浒关镇的文正书院(与苏州城内的文正书院同名)、甫里镇(今甪直镇)的甫里书院。

 和靖书院,创建于南宋,原在虎丘云岩寺,明代嘉靖年间移到虎丘龙兴寺。

 学道书院创建于南宋咸淳五年,后世在学道书院的位置开办了“东吴大学”。

 鹤山书院创建于元代,明代改为巡抚衙门后,将鹤山书院搬迁到了东南角,隔卧龙街与苏州府学相望。后世在鹤山书院地址开办了“苏州医学院”。

 文正书院创建于元代至正六年,原为范公祠,元代改为书院。

 金乡书院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

 道南书院创建于明代,原为南京兵部尚书杨庄间的专祠,后改为书院。

 芥隐书院创建于明代,原为明礼部尚书袁安节家的祠堂,后改为书院。

 碧山书院,由明代吏部侍郎徐缙所建。

 天池书院,由明吏部御史毛珵所建。

 文庙和大多数书院供奉的是孔子,也有部分书院是供奉其他先贤的,如和靖书院、学道书院供奉的是言子,金乡书院供奉的是澹台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