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轴承(第2页)

 后世有很多影视剧描写磨刀匠的故事,他们穿街走巷地喊着:“磨剪子咯,砍柴刀”,延揽着磨刀活,这些刀具都是铁制的。真正到了20世纪末,菜刀、剪刀、砍柴刀等大量使用锰钢、钛钢、硼钢、不锈钢,这些刀具强度高、耐腐蚀。磨刀匠几乎没了生意,在很多城市绝迹了。

 刘云龙接过妹妹递过来的剪刀,看了看,摇了摇头,就拿了一块磨刀石走到河边磨起了剪刀。

 刘云龙是做木匠的,每个木匠都有一块磨刀石。磨刀石有很多种,最次的是青砖,高级的油石。刘云龙做木匠刚刚满师,即使手里有了几百两银子还没来得及换高级的油石。

 木匠的刀具有斧头、推刨、槽刨、线刨、铲子、凿子、钻头等,因此磨刀是做木匠的基本功,每个学木匠的徒工都是从磨刀开始的。

 磨刀是个技术活。由于磨刀时双手要来回移动,因此首先要把磨具架空,不然磨刀时手指与地面摩擦时就会把手指磨破。除凿子、钻头外,刨刀、铲子、剪刀都是一面平的,一面带斜面的。比如磨剪刀的平面时,双手要按住剪刀不能晃动,保持平行,来回推拉,不然把平面磨出个斜面出来,剪刀就没法剪东西了。

 磨好剪刀,刘云龙先在砚台里放了点水,开始研墨。

 妹妹以为他要写字,就站在他旁边看着。

 刘云龙用剪刀沿30°的方向将一根鹅毛的头部剪去。鹅毛很硬,也很脆,第一次没掌握好力度,鹅毛管破裂了,只得换了一根。废掉了3根鹅毛后,到了第4根终于掌握了力度,这一次,成功了。

 他用笔头蘸了点墨汁,随手在一张纸上写了“刘彩梅”三个字。

 妹妹在旁边问道:“哥哥,你这是什么笔,也能写字?”

 刘云龙说道:“这是鹅毛笔。”

 “你写的是什么字?”

 “这是你的名字呀。”

 “我的名字?后面二个字我认识,第一个字我不认识呀”。二个哥哥都曾教过她识过字,也会写自己的名字。

 刘云龙听到妹妹的话后,马上醒悟过来。

 他在写肥皂广告时把“干”写成了“干”,刚刚随手一写,忘了把“刘”字写成“刘”字,怪不得妹妹不认识这个字了。

 他马上重新写了“刘彩梅”三个字,这下他妹妹高兴地说道:“我也要写字”,然后从大哥手里拿过笔,在纸上写了“刘云龙”3个字。一边写着,一边说:“还真可以写字哎。不过,没毛笔好使。”

 刘云龙只得对妹妹说:“你以后习惯了就好。”

 妈妈听到兄妹俩的话后,也走了过来,看着刘云龙手里的笔,问道:“这个鹅毛也能写字?”

 刘云龙说道:“能的,也能当毛笔用。”

 “还能当毛笔用?”

 “嗯”,说着,刘云龙将一根鹅毛管剪成三段,把中间那段羽毛的一侧略剪短了一些,又把鹅毛管的根端剪掉,粗端的鹅毛管就成了一根空管。他把中间那段鹅毛穿过空管,羽毛被挤成了一束。他告诉妈妈和妹妹,这样不仅可以做刷子,也是可以当毛笔的,说着,他蘸了点墨汁,在纸上写了“刘云豹”三个字。

 他妈妈看到后,说道:“还真稀奇。这是谁教你的?”

 刘云龙说道:“这是一个来中国做生意的外国人教我的”,说着把这支毛笔交到妹妹手里,说道:“这支笔就送给你了。”

 刘彩梅接过笔,高兴地跑到外面的河边,把笔洗干净,收藏了起来。

 刘云龙把其它几根鹅毛管也制成了笔,通过修剪笔头的宽窄来调节笔迹的粗细。他边制笔边想,今后写字时,要把所有的“讠”、“车”、“纟”、“马”、“钅”、“鸟”等偏旁改为“言”、“车”、“糸”、“马”、“釒”、“鸟”偏旁,以适应明代的繁体字。也从这天起,刘云龙每天都要在睡觉前花40分钟的时间教弟弟、妹妹识字、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