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润肤膏


再造汉明第12章 润肤膏

 第12章 润肤膏

 7月份的太阳很旺,肥皂在太阳底下暴晒了2个多小时,肥皂已晒干了,肥皂呈淡黄色。刘云龙用刀把每个木框里的肥皂切成9块,每块肥皂约450克。然后拿了一块肥皂、一件脏衣服、一个洗衣木盆,走到河边,洗起衣服来了。随着双手的揉搓,衣服上不断泛起泡沫,脏污被洗了出来,盆里的水渐渐发黑。

 他弟弟在旁边问他:“哥,你这是做的什么?”

 刘云龙说道:“这是肥皂。”

 刘云豹问道:“肥皂不是用皂角做的吗?”

 刘云龙说道:“这个肥皂比皂角做的好,洗得更干净,更耐用。不信?你来洗洗头。”说着他递给弟弟一块肥皂。

 刘云豹就用水湿了头发,涂上肥皂,果然随着双手不断的揉搓头发,肥皂泡沫逐渐发黄黑色,头发里的脏污被洗了出来,看来他也好久没洗头了。刘云豹用肥皂洗过二次头后,觉得头发滑爽多了。

 刘云豹拿着肥皂去告诉妈妈,让妈妈也来试试。

 妈妈也拿了一件脏衣服来试后,觉得用这个肥皂洗衣服确实比草木灰好用。以往洗衣服还不舍得用皂角做的“肥皂团”,而是用草木灰,再用棒锥不断地敲打衣服。现在用这个肥皂洗衣服,一下子把衣服上的脏污全洗掉了。

 妈妈问刘云龙,这是你忙碌了一天做的?做这么多,自己用吗?

 刘云龙告诉妈妈,他准备把肥皂卖出去赚钱。

 妈妈问他,你不做木匠啦?

 刘云龙说道,暂时没木匠活,先做肥皂再说。

 刘云龙叫妈妈把肥皂让伯母、婶母也去试用试用。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说伯母、婶母用了肥皂后,都觉得这个肥皂比“肥皂团”和草木灰好用。

 刘云龙问妈妈,家里用的皂角团,一个要多少钱?

 妈妈告诉刘云龙,家里用的皂角团不便宜,一个要50文。

 刘云龙匡算了一下,每块肥皂的成本不到20文。他准备以每块肥皂80文的价格出售。尽管利润率有300%,但刘云龙觉得不贵。买1斤瘦肉也要50文,且一家人最多吃2天。买一个皂角团也要50文,一家人最多用一个月。

 明朝人不像后世那样天天洗澡洗衣服,买了一块450克的肥皂,一家人至少可用2个月,算下来还是比皂角团便宜,何况我这是全球第一款肥皂。

 苏州府有235万人,松江府有120万人,按每家5口人计,近70万户。将来肥皂普及后,仅苏州府、松江府每户一年买4块肥皂,一年就需要280万块肥皂,自己可净赚8.4万两银子。如果肥皂产量足够,再销往南京府、常州府、扬州府、嘉兴府、湖州府、杭州府等地的话,一年稳赚20万两银子。

 他决定今后只要是他才能生产的,就卖高价,赚取垄断利润;如别人已能生产的,就卖低价,压低价格,与别人竞争。

 次日,刘云龙用木块在每块肥皂上刻上“清泉”二字,取了8块肥皂,再把每块肥皂一分为六。弟弟拿了24块小肥皂,进了城专门去井边给洗衣服的女人试用。

 苏州城内有很多井,妇人喜欢在井边淘米、洗菜、洗衣服,同时互相家长里短的聊天,有时很多消息就这么传播开来了。

 刘云龙拿了24块小肥皂,先来到阊门内,让二个肉铺掌柜试用。

 肉铺掌柜天天砍肉卖肉,双手沾满了油腻,每天需要洗手。

 刘云龙又来到了浴室,让浴室里洗澡的人试用肥皂。

 明末苏州由于工商业发达,已建有9个公共浴室。由于许多人在一起洗澡、吹牛,因此苏州人、上海人称浴室为混堂。这些浴室的房屋用砖盘砌,螺旋而上,屋顶放光入室,形如馒头,所以也叫馒头混堂。这9个浴室在苏州号称“九大馒头混堂”。

 他接着来到山塘街、上塘街,让码头上扛煤炭、饴糖的脚夫(即码头工人)试用。

 扛煤炭的码头工人一天下来,一身煤灰,每天都要洗脸洗头。扛饴糖的码头工人,饴糖粘在身上粘乎乎的,不洗手洗脸的话,身上会很不爽,还容易引苍蝇、蚊子。

 将肥皂送人试用后,刘云龙用毛笔写了好多好多广告,广告上写道:“清泉肥皂,越洗越干净”。写广告时,考虑到明代还没有简体字,于是把“干净”写成“干净”。写好广告后,刘云龙兄弟俩又进城,把这些广告贴到各城门、街道、小巷里。

 过了几天后,刘云龙拿着30块肥皂进了城。来到大卫弄的一家浴室前,大声喊道:“卖肥皂啰,清泉牌肥皂。”

 喊了几声,浴室掌柜就跑了出来,问道:“小伙子,你的肥皂怎么卖?”

 刘云龙说道:“80文1块。”

 掌柜说道:“这么贵?”

 刘云龙说道:“好货当然不便宜,一块肥皂比皂角团耐用。”

 掌柜问道:“你的肥皂,是从洋人那里买来的吧?”

 刘云龙说道:“不是洋人做的,是我自己做的。”

 掌柜说道:“是你自己做的?贵是贵了点,不过那些来汰浴的人都说好用。给我来10块。”

 刘云龙就给了掌柜10块肥皂,掌柜递给刘云龙800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