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551章 无题(第3页)

 大明这边朝廷命令禁止私设关卡。

 虽然都是有关卡,可性质是不一样的。

 这说明大明的底层风气并不太好。

 只不过和欧罗巴不一样的是,那边是贵族胡作非为导致的风气不好。

 大明这边反过来了,朝廷接连不断的出台善待百姓的政策,反倒是有些百姓开始忘乎所以了。

 这让他非常不解,你们是还没吃够官僚权贵欺压的苦吗?

 还是说你们觉得,被禁锢在村子里一辈子出不去更舒服?

 非要逼的朝廷收回善政,你们才觉得开心?

 当然,他也知道,违法犯罪的只是一小撮人,大部分人依然是希望好好过日子的。

 可是,事情往往坏在这一小撮人身上啊。

 从约翰·胡斯自己的角度来看,大明朝廷该好好管一下这些人了。

 不能一味的搞什么仁政,那样只会让人觉得软弱。

 他将这些写在了自己的笔记上,朝廷需要解放百姓,但也必须保持威严,否则会让部分人心生邪念。

 至于要如何达成这个平衡,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他也在期待,那个在大明的真正掌舵人陈景恪,到底知不知道这些事情。

 知道了之后又该采用何种手段来解决。

 虽然有小瑕疵,总体上来说,约翰·胡斯对华夏依然是充满了高山仰止。

 他迫切希望能学到真正的华夏学问。

 而且他也已经决定,不再到处乱跑,而是直奔大明的京师洛阳。

 去拜访大明的第一智者。

 只希望他不要如其他读书人一般歧视外国人。

 在做出决定以后,他就将这个计划告诉了楚大保。

 楚大保非常惊讶,你一个胡人还想去见侯爷?你得失心疯了吧?

 再三确认没有听错之后,他倒也没有劝阻。

 去就去呗,反正就当公费旅行了。

 而且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如果真能跟着这个胡鬼子见到侯爷……那就是祖坟冒青烟啊。

 于是他立即前往本地的锦衣卫衙门,将约翰·胡斯的请求上报。

 锦衣卫的人也没有废话,直接找来本地的教谕,让其对约翰·胡斯的学问进行考察。

 如果连教谕都说不过,那也别进京去丢人了。

 如果有真才实学,就发特别通行证,给他一个进京的机会。

 这也是陈景恪之前就制定好的规则。

 约翰·胡斯知道,这次考核决定着自己能不能进京,也是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来对待。

 -----------------

 洛阳,陈景恪并不知道,有一个他期盼已久的欧洲大学者即将到来。

 此时他正在镇抚司给杜同礼面授机宜。

 “紧盯着青楼和赌坊去查,这两处地方必然存在违法犯罪之事。”

 “而且能开青楼和赌坊的,背后都有人。”

 “将他们打掉,顺藤摸瓜再把他们的保护伞打掉,才能更好的震慑其他人。”

 “不要怕敌人太强查不下去,这次朝廷将会授予你们自专之权。”

 “我还会说服陛下,赐你尚方宝剑,五品以下可先斩后奏。”

 “五品以上可当场解职,押送京城由陛下亲自处置。”

 尚方宝剑?杜同礼不禁有些兴奋。

 这可是话本里才有的东西,侯爷竟然要把它变成真的。

 自己作为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尚方宝剑的人,注定了要留名史册啊。

 但他也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一方面是来自陈景恪的器重,怕自己完不成任务。

 另一方面是即将面对的敌人,会比之前想象的还要强大。

 但他并未退缩,大丈夫生当五鼎食,死亦五鼎烹。

 能携带尚方宝剑,在这天地间横行一遭,死了也值了。

 陈景恪自然知道皇帝不差饿兵的道理,又说道:

 “告诉兄弟们,所有参与者官升一级,立下功劳者朝廷不吝封赏。”

 “如果不幸战死,享受阵亡将士的待遇。”

 大明对阵亡将士的待遇是非常优厚的,会给钱财方面的补贴,还会给家属额外补偿一份土地。

 三代以内的家属,可以享受见官不拜等荣誉。

 以至于很多自觉没有前途的底层士兵,会自请当先锋,死在冲锋的路上,给家里人一份保障。

 对于底层锦衣卫来说,这个待遇依然有足够的诱惑力。

 陈景恪又补充道:“不久后朝廷会再次扩编锦衣卫,会多出许多空缺

。”

 “这些空缺会优先从参与此次行动的人里面选拔。”

 说到这里,他严肃的道:“所以告诉兄弟们,大好前途就在眼前,不要耍小聪明自误,一切依法办事。”

 杜同礼眼神一冷,说道:“侯爷放心,谁敢趁乱行违法乱纪之事,我第一个饶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