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安西战略成(第3页)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投降的打算。
“华夏有句话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不想被关在笼子里运送到洛阳,为大明君臣取笑。”
很快时间进入十二月份,天气愈加寒冷,叶尔羌河开始结冰。
只不过温度还没到滴水成冰的地步,冰层并不厚。
黑的儿火者作为本地人,很清楚叶尔羌河不会大面积结冰的。
就算是结冰的河段,也无法支撑几万大军通行。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派人将部分河段的冰层捣毁。
并且还派人巡视河面,一旦发现明军有动静,就立即做出针对性反应。
事实上他想多了,已经知道他困境的朱棡,根本就没有出兵的打算。
“耗下去,耗的他人心尽失我们在出手结束一切,免得将来有人怀念他的统治。”
当然了,朱棡也没有那么轻松。
往西域运送军需物资本就困难,冬季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支持他的战略,从河西走廊到高昌再到焉耆、伊丽水,全都动员了起来。
数十万人为他们运送物资,冻死者数以千计,冻伤者不计其数。
另有无法计数的物资被浪费在路上,才勉强维持住了前线所需。
但还是那句话,家底厚可以耗的起,这就是他的资本。
时间很快来到明昭四年二月,天气逐渐转暖。
朱棡趁着这个冬季,完成了对占领区域的统治。
相反,黑的儿火者这里就是另一幅景象。
他还能统治的这四个半县,死于冻饿者多达六万余人。
很多都是一家一家的集体冻死,部分甚至整个村子都没了活人。
如此惨状,彻底激怒了当地百姓。
在当地头领的带领下,他们开始反抗。
黑的儿火者穷途末路也完全不计后果了,放纵士兵劫掠杀戮,以此来提振军心士气。
一时间此地化为了人间炼狱。
朱棡依然冷眼旁观,甚至他还将部分军队后撤,给黑的儿火者足够的安全感,让他更放心的去杀戮。
杨荣很是不解,于是询问为何不趁乱彻底击败黑的儿火者。
朱棡说道:“宋朝时期这里就被伊教所入侵,数百年下来这里的人早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出身。”
“他们心里只有伊教和神灵。”
“我们此时打下这里,又该如何治理?”
“还不如让黑的儿火者将这里清洗一遍,我们迁徙人口,在废墟上重新建设城池。”
杨荣恍然大悟,不再有任何疑问。
大明不光要占据土地,更重要的是传播思想。
佛道两教,就是大明法定的宗教。
伊教徒有多狂热,接触过的都知道,想让他们改信是很麻烦的。
更何况还牵扯到和安西各部族合作的问题。
如果传出大明在西域屠杀伊教,强迫百姓改信,安西各部族会怎么想?
现在借助黑的儿火者的手,将这里的人杀的七七八八,就没那么多问题了。
还能顺便消除察合台汗国的影响力。
可以想见,等黑的儿火者在这里的所作所为传出去之后,西域人该有多惧怕痛恨他们。
两厢对比之下,大明可太仁慈了。
如此一直到四月份,天气变暖人们褪去棉衣,朱棡终于下令渡河。
一个冬季收集木料打造的船只,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结果自然是毫无疑问,黑的儿火者兵败自杀。
朱棡没有招降,命人将其残部尽数诛杀。
然后就是招抚百姓,但哪还有什么人可安抚的。
事后统计这些地方的人口,已经不足万人。
朱棡命人将黑的儿火者的暴行传遍全西域。
自然有人不信,以为是大明故意抹黑。
但朱棡将逃过一劫的那些百姓安置在一起,让各地派人过来询问详情。
这一下彻底打消了大家的质疑。
察合台汗国人心尽失,原本对大明口服心不服的人,也变得老实了起来。
朱棡没有多逗留,兵分数路拿下了察合台汗国剩余势力,并留下一部镇守当地。
他自己则带兵前往碎叶川。
明昭四年六月,阔别已久的兄弟俩,终于在唐朝安西都护府的遗址上相会。
这也意味着,陈景恪谋划了十几年的安西战略完成了第一步。
至于后续能不能真正站稳脚跟建立统治,还要看他们的后续措施。
兄弟俩联合向朝廷送去了奏疏,详细汇报了这里的情况。
信使日夜兼程,在八月份来到洛阳。
恰好碰到了前来报捷的日本远征军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