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483章 将相之才(第3页)

 一次性获得这么多人才,还有三个是稀缺性人才,陈景恪简直不要太开心。

 当然,并不是说杨荣不优秀。

 而是陈景恪早就知道他有宰辅之才,表现的再优秀,在陈景恪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

 除非他能和杨溥那样,来一个人设反差。

 等曹端等人出现的时候,还处在兴奋状态下的陈景恪,都表现的有些过度热情。

 让几人非常的惊讶。

 曹端不禁感叹,都说安平侯气度恢弘、待人热枕,还以为是夸大之言。

 不成想,竟比传

说中还要宽厚温和,实乃君子也。

 其他人也都是差不多的感触。

 这安平侯,一点都没有大人物的傲气,真是吾辈楷模啊。

 除了和曹端多聊了几句,鼓励他好好学习之外,陈景恪对其他人都一视同仁。

 即便是对杨溥和韩克忠,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欣赏。

 但心里却对两人比较留意。

 杨溥的外型,完全颠覆了前世带来的印象,这就是一军中悍将啊。

 不过倒是挺符合那篇策论的。

 韩克忠为人沉静,轻易不开口,问到他却总能一语中的。

 让陈景恪更是欣赏。

 之后他鼓励几人好好学习,争取学有所用,为华夏为国家为百姓做贡献云云。

 等送走他们,程一民笑道:“如何,我没骗你吧?”

 陈景恪竖起大拇指,说道:“您老人家真是人老成精,这些人每一个都是将相之才。”

 程一民没好气的道:“你小子夸人和骂人一样……算了,我还要去忙,懒得和你置气。”

 说完就准备离开。

 陈景恪说道:“那什么……去南洋的人才,你看着挑选一下。”

 “下个月朝廷有一支船队要去南洋,让他们跟着过去吧。”

 程一民皱眉道:“这么急吗?总得给学生回家和父母……”

 说到这里,他突然醒悟过来,说道:

 “你想让书院收养的孤儿去南洋?”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们这一去恐怕难有回来的一日啊。”

 “家中有父母亲人的,谁愿意去那边?去了也呆不久。”

 “那些孤儿没有亲人,也就没有后顾之忧,去了那里是最合适的。”

 “而且对他们来说,这也是最好的安排。”

 毕竟都是天赋不高的那种,通过正常途径做官,几乎没有可能。

 去南洋那边,可以直接进入各国国学任教,等于是获得了官身。

 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

 如果真的对理工科有兴趣,也能借助工作便利继续自学研究。

 不过陈景恪也知道,孤儿们都将书院视作自己的家,同学视作亲人。

 将他们送到万里之外,太过残忍,就说道:

 “最好挑选那些相熟的人一起过去,也好有个照应。”

 三五个相熟的人,去同一所书院任教。

 大家生活上可以相互照应,心灵上有了感情寄托,工作上也可以互相讨论。

 这已经是陈景恪能为他们做的最后一点帮助了。

 不让他们去?

 别开玩笑了,不去才是真的对他们不负责。

 毕竟,他们不可能在书院呆一辈子,早晚要离开的。

 程一民虽然很不舍,却知道这是最好的安排,也没有反对,而是问道:

 “当年你收养他们的时候,是不是已经算到这一天了?”

 陈景恪摇摇头道:“没有,当初我只是觉得他们可怜,而且大家对理工科有偏见。”

 “就想着自己从小培养一批人才出来,只能说巧合吧。”

 程一民没有在说什么,但脸上却写满了不信。

 陈景恪唯有苦笑。

 天地良心,那会儿他真没想过这些。

 但这事儿解释不清楚,谁让他算无遗策呢。

 -----------------

 从书院离开,他就回了洛阳城。

 看看天色还早,就进了一趟宫,在乾清宫找到了朱雄英。

 朱雄英正在纸上写写画画,见他过来脸色一喜,说道:

 “你可来了,来来来咱们讨论一下试题该怎么出。”

 陈景恪知道他说的是举荐官员的考核问题。

 第一批被举荐上来的人才,已经全部到吏部报道,接下来就是考核了。

 不过对于出题,他也没啥想法,也不需要有啥特别想法:

 “就按照老规矩出呗,第一道题让他们自己随便写策论,考察他们最擅长的能力到底如何。”

 “第二道命题,让他们针对某些事情写策论。”

 第一道题是不命题的,考生肯定会写自己最擅长的,甚至会写提前准备好的。

 事实上,这道题就是考察基础能力。

 至于作弊……不用担心,还有第二道第三道题。

 真实水平如何,一测就出来了。

 谁敢作弊,那可就好玩了。

 朱雄英说道:“那些题我早就出好了,我再想的是,要不要从大同世界里出几道题。”

 陈景恪也很是心动,这意义可就太大了。

 不过想了想,他还是拒绝了:“时间太短,他们来不及研究,这样命题对他们不公。”

 朱雄英笑道:“你怎么糊涂了,弄成附加题不就可以了。”

 陈景恪想了想,也同意了下来。

 所谓附加题,就是在规定题目之外,多出几道特殊的题。

 这些题的分数不会计入总分,答不答都无所谓。

 但真的无所谓吗?

 普通考试或许无所谓,这种国家层面的人才选拔,就很有所谓了。

 这些题目表面看确实不影响总分,但会影响到皇帝对答题人的态度。

 皇帝的态度,决定的东西可就太多了。

 不过大家都是一样的,以前没有接触过《大同世界》思想。

 答的比较好的,要么是接受能力强,要么就是对大同思想比较能接受的来的。

 换成谁执政,肯定都会优先用这些人啊。

 也不能说什么公平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