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293章 思想武装(第3页)

 这就是法家。

 如果说儒家喜欢愚民,那法家才是愚民政策的祖师爷。

 汉朝吸取了秦朝教训,采用了更加温和的措施,也就是外儒内法制度。

 用温和的儒家思想,将法家的严苛制度包裹起来,让大家更加容易接受。

 这才是外儒内法的内核。

 如果儒家和法家必须二选一,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儒家。

 这也是儒家最终战胜法家的根本原因。

 朱标是研究过这些东西的,自然知道其中的道理。

 因此,他才对陈景恪复兴法家很不以为然。

 而且还无法理解。

 因为陈景恪主张废除匠籍,取消人头税,摊丁入
 

亩,允许百姓在一定范围内流动。

 完全是和法家思想背道而驰的。

 既然你要给百姓松绑,又为何要复兴法家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不喜欢儒家,就要把法家搞出来打擂台?

 现在他终于了解了。

 一家独大之后,儒家就会慢慢的神圣化。

 而神圣化之后的儒家思想,会让华夏文明变得狭隘,失去多元化和强大的包容性。

 法家思想并不完美,可他自身也是有优点的。

 最关键的,还是引入竞争机制,防止儒家独大,保持华夏文明的多元化。

 想通了这一切,朱标看向陈景恪的目光里,充满了敬佩。

 原来在不知不觉中,他竟然为华夏文明做了这么多。

 就算被人误会,也从来不争辩不解释,做成了也不声张不表功。

 真君子也。

 陈景恪自己也被自己说的热血沸腾,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见三人都沉浸在激动情绪之中,就决定浇点水给他们冷静一下:

 “起源文明确实具有种种优势,但也有一个极大的缺点。”

 “传统力量过于强大,喜欢因循守旧,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和新变化。”

 朱雄英脱口而出道:“所以年轻的秦国变法得以保存,历史更悠久的其余诸国变法总是失败。”

 “次生文明虽然较为浅薄,却也少了传统力量的掣肘,更容易接受新思想。”

 “一旦将来局势有变,次生文明很可能会后来者居上超越我们。”

 “如果我们不想变成被灭掉的六国,就必须学习秦国,主动拥抱新思想。”

 陈景恪颔首道:“是的,战争最能刺激技术进步。”

 “外面的世界竞争非常惨烈,输了就是亡国灭种。”

 “为了活下去,为了战胜对手,他们会绞尽脑汁的去改良战争技术。”

 “中原的竞争相对要缓和的多,输了最多就是臣服,文化制度都能得以保存下来。”

 “抓住合适的机会,就能再次复兴。”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危机意识就比外面的人要弱。”

 “缺少危机感,再加上传统力量过于强大,导致我们不太重视技术的发展。”

 “此消彼长,总有一天外面世界的生产力会超越我们,然后来侵略我们。”

 “到那个时候,输了可就不是暂时臣服那么简单了,而是真正的亡国灭种。”

 朱元璋和朱标的表情都沉重了不少。

 朱雄英则毫不畏惧的道:“那就让我们来碰撞一下,看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陈景恪眼睛里浮现一抹笑意,相对保守的朱元璋和朱标感受到威胁,就会去谋求改变。

 朱雄英就更不用说了,这小子现在就和打了鸡血一样。

 完全不用担心他会止步不前,反而要担心他太过于激进。

 “还有就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次生文明也是有机会拥有起源文明相同特质的。”

 “罗马是多个文明交汇产生,他们吸收了这些文明的优点。”

 “又经过千年的发展,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

 “他们是最有机会同时具备厚重、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文明。”

 “但是可惜,在关键时刻他们选择皈依基督教,连带的整个西方都陷入了宗教统治。”

 听到这里,朱元璋三人非但没有觉得可惜,反而有些幸灾乐祸。

 嘿,皈依宗教的好啊,这样我华夏依然是独一无二的。

 陈景恪不知道他们的小心思,否则肯定会很无语。

 将宗教的大体情况介绍一遍之后,他终于将
 

话题拉回到了最初:

 “现在西方世界的格局就是,伊教占据西域,基教统治极西诸国。”

 “两个宗教为了利益,为了信仰,陷入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争。”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双方一直在想办法武装自己。”

 “从武器装备到思想都是如此。”

 “经过数百年的武装,现在两个宗教的思想非常的极端,也极具蛊惑性。”

 “如果我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贸然与他们接触,恐怕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在加入这场大世之争前,我们必须先在思想上武装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