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2页)
然而连卖官鬻爵,都能肆无忌惮。
两次南诏之战的失败,因隐瞒败绩,冤魂无法归来。
从上到下,都已腐烂,所以李瑄借助安禄山叛乱,轻轻一推,李隆基时代倒塌。
“至尊,先帝后宫佳丽颇多,是否按照制度行事?”
刘单不得不向李瑄询问这个问题。
“变革已如火如荼,你觉得皇权更大,还是百姓更大?”
李瑄反问刘单一句。
“臣下知道该如何去做?”
刘单赶紧回应。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历史上的杜甫曾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写到“先帝侍女八千人”。
实际上李隆基在长安、洛阳两地,各皇宫、行宫的宫女远远不止八千人。
这些其实都是以“后备妃嫔”使用。
因为李隆基在开元年间,就任命“花鸟使”,满天下为他寻找美女佳丽。
这些花鸟使不看门第、身份,不分贵贱,只看姿色,凡是美艳的,不管出身是什么,也不管是否婚嫁,全力虏入深宫,以供李隆基受用。
十中有一得更衣,九配深宫作宫婢。
然而美女太多了,把兴庆宫、大明宫、太极宫、上阳宫、紫薇宫五大皇宫填满。
十个里面,最多有一个得到李隆基的宠幸。
其他的九个,只能作为从事各种杂役的婢女。
得到宠幸的那一个,难道是幸运的吗?
并不是。
最多得一个小小的封号。
明夜以后,李隆基或许已经忘却。
也就是得到杨玉环后,花鸟使才销声匿迹。
而困在深宫之中的女子,只能孤泪对红妆。
好在李瑄继位以后,自由放归大批宫女。
而且还关闭大明宫、华清宫。
把这两座最浮华的宫殿关闭。
但有一点,当初被李隆基宠幸的妃嫔,李瑄却不能乱动。
毕竟李隆基还活着,是太上皇。
李瑄废除宦官制度,放宫女回家嫁人,他有理由。
但若是把李隆基在长安的妃嫔全部给放了,那必然会落人口舌。
如李世民的妃子一样,若无子女,再强制出家为尼姑。
显然,李瑄不想这么做。
要知道,李瑄抑制佛道的运动刚结束,已经放归大量的道士、僧侣回去。
刘单能揣摩圣心,深得其中之意。
“禀至尊,广平王求见。”
李瑄在兴庆宫一座偏殿写文章的时候,羽林郎禀告。
“让他进来!”
李瑄回应。
广平王,就是李亨的嫡长子李俶。
在这个时空,李俶没有改名为李豫。
“拜见至尊!”
李俶压制着神情,向李瑄拜见道。
李瑄抢了他的皇位。
李俶也是这么认为的,若李瑄没有谋逆之心,继承天子之位的一定是他。
毕竟他是李隆基的嫡长孙,是李隆基最看好的一个孙子。
“免礼!广平王因何事而来?”
李瑄向李俶问道。
“先帝钟爱杨氏,临终却未见一面。臣请杨氏为先帝殉葬,于九泉之下,继续服侍先帝。”
李俶没有废话,语出惊人地向李瑄请求道。
自开元末以来,李隆基的皇子皇孙们,就积累了非常大的怨气和戾气。
李隆基防自己的儿孙,如防贼一样,专门在长安城东北建立十六王宅坊、百孙院坊。
严格监视儿孙们的一举一动。
太子不居住在东宫,十六王宅中的某个宅院为“临时东宫”。
最可笑的是,李隆基防了一辈子儿孙,到开头被李瑄这个家贼偷了家。
抢儿媳,李林甫当权。
皇子皇孙即便在十六王宅,百孙院,也受尽窝囊气,被压制得抬不起头。
李俶的父亲李亨,被李林甫陷害,一度丧命。
王忠嗣与李亨亲如兄弟,可王忠嗣也被陷害,暴毙而死。
等到杨氏祸乱朝纲,皇子皇孙更是难有生存的空间。
杨氏家奴鞭打公主。
宴会的时候,皇子皇孙在杨氏之后。
即便是皇孙结婚,也要巴结虢国夫人,巨资请她来做担保,否则婚礼一准办不成。
接下来,就是马嵬驿政变,皇子皇孙,彻底沦为阶下囚。
家里的资产,也因为李瑄改革,失去大部分。
这种怨气一年一年的积累,使李俶等人悲愤。